第一版:新闻总第8期 >2018-04-18编印

安居乐业奔小康
——我旗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刊发日期:2018-04-18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郭建军

  “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们一家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简直就像做梦一样,仅靠我个人的力量,我们一家三代人只能一直住在破烂的危旧土坯房里。党的政策真好,以后的日子有奔头了,我自己也要好好努力,争取早日致富奔小康!”春日里,走进恩格贝镇蒲新社区贫困户杨伟的新居里,整个院落干净整洁,房屋外观大气别致,内部结构设计合理,厨房、卧室、卫生间应有尽有,十分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杨伟指着自家的新居高兴地说着感激的话语,脸上堆满了幸福的笑容。

  杨伟的喜悦与感激之情,源自于我旗大力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自2016年脱贫攻坚集结号吹响以来,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等问题,我旗严格按照“五个一批”的扶贫思路,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来抓,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目标,科学规划、综合施策、加大投入,全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全旗范围内生态环境较弱、生存环境较差、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内的建档立卡国家级贫困人口逐步进行易地搬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培育后续产业、健全保障体系等一系列精准措施,帮助搬迁贫困户脱贫致富,让他们与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根据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实际,我旗易地扶贫搬迁主要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两种安置方式,全旗共新建集中安置点8个,分散安置分为本村内就近安置、外出进城或投亲靠友安置。

  杨伟所在的蒲新社区正是我旗实施的一个典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是恩格贝镇蒲圪卜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当地村民说,蒲圪卜村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与南部沙漠交界的坡畔,一遇到雨雪天气,山水飞流直下,整个村庄道路与院落泥泞不堪,且村内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同时,土地盐碱化、荒漠化、沙化严重,人均耕地少收入低,生活较为困难,住房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土坯房,破旧不堪,自然条件和生存条件较差,属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村。

  “自然条件本来就不好,再加上我们家自己的特殊情况,多少年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根本没有力量来改善住房条件,我成家后还一直和父母亲住在一间土坯房里,又拥挤又不方便,而且房子已经三四十年了,早就成了危房。”杨伟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旗对蒲圪卜村进行整村易地搬迁,集中实施建设了蒲新社区,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挪穷窝”,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生活生产条件差的现状。蒲新社区总占地1524.7亩,新建住房368套,搬迁群众641户、1565人,其中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34人,是我旗精准扶贫示范性工程,现基础设施完善,多数贫困户已经搬迁入住。

  杨伟一家也于去年农历腊月二十四喜迁新居。“我是2016年的国贫户,建新房政府每人给补助2万元,全家4口人就补了8万元,这套房基本上就是政府白给我的,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杨伟再次感激道。

  为了让搬迁贫困户得到最大的实惠,减轻建房负担,我旗制定了灵活多样的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政策。集中安置和本社就近安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给予建房补助2万元,同时,搬迁户还可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根据本户人口多少,选择享受旗政府其他相关政策,即渗漏区每户补助6万元、非渗漏区每户补助3.65万元,但不能同时享受按人、按户两种补助。进城购房的易地搬迁户,除给予每人建房补助2万元外,还给予每平方米300元的购房补助。

  “易地扶贫搬迁中,政府不仅给了我6万元建房补贴,还给了12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和7 只羊,并且给我贷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帮助我发展养牛和养羊产业,效益挺不错,当年就脱了贫。现在牛有10多头、羊有20多只,规模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致富奔小康肯定不成问题!”在破旧凋零的蒲圪卜村见到2016年国贫户赵建华时,他正在精心喂牛羊,看着圈内膘肥健壮的牛羊,赵建华高兴地说,“我们人已经早就搬到蒲新社区的新房了,政府在那还建设了大型标准化养殖园区,再过几天,我这些牛羊也要搬‘新家’了,可是赶上了好时代!”(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