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副刊总第28期 >2018-05-18编印

自信自觉,以诗寄情
——写在付慧诗集首发式
刊发日期:2018-05-18 阅读次数: 作者:梁仓

  近年来,我旗的文学艺术事业兴旺发达,逐步走向繁荣。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门类不断增多,文艺活动接踵而至,佳作力作不断涌现。但是,冷静地琢磨,我旗的文学艺术创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有高原、没高峰”,此话较为准确地概括了新时期我旗文学艺术的发展现状。

  建国以来,我旗的文学艺术发展曾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历史性突破。第一次突破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一批知名作者相对集中地聚合在文坛上(贺政民、鲁德重等等),以其较为显著的实力开创了书面文学创作的新局面,贺老的《玉泉喷绿》《黄河儿女》一举成名,走向全国。第二次突破是上世纪90年代末,这一时期出现了以张凯的《仇钱》为标志的一批小说,以及鲁老的杂文集《野潮集》为代表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艺评论集《响沙文集》一套四本,显示出我旗文学艺术创作整体水平的提升。这两次突破,就我旗文学自身的发展而言,都是具有开创性历史意义的。但是,如果把我旗的文学艺术成果放在整个中国文坛,或者放在整个内蒙古文学创作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则又显出其成果的单薄和发展的滞后了。

  近年来,我旗的文学艺术发展已经开始出现即将形成第三次突破的某些迹象,其中付慧的诗集《吻过额头的苍茫》《独酌秋韵》《微笑的河流》相继出版,就是具有标志性的例证之一。这里所说的突破,指的是一种超越“达旗”这一特定标签的评价尺度的突破,一种创作质量上的突破,一种艺术品质上的突破。

  众所周知,诗歌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可以沟通心灵的共享平台,这就说明诗人首先是个体的,然后又是大众的。当人们心中涌动诗意或被某种事物刺激时,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感叹,甚至可以自在的走笔分行。然而,这种最为广泛的对于大千世界的感应,只有在转化为精巧而独特的艺术形式之后,才可能凝练而成为诗歌,也只有具备这种创造性转换的人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诗人。付慧就是一位诗人,她一边工作,一边持之以恒观察、凝练、创作出那么多的高质量诗歌作品,真的不简单,我作为文学爱好者深知其中的艰辛和不易,深感其中蕴含着文化的自信和自觉。付慧的三部诗集没有全部细致的读过,只是读过其中的若干篇章,许多作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老杏树走了》《拥抱库布其》《生命在这里绽放》等,其作品对于我旗文学创作的发展而言,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充分肯定。

  首先是前面所说的创作质量。布日古德老师在《飞不走的蝴蝶》诗评中说:“用心写诗,抓住生命的闪光点,一直是鄂尔多斯女诗人付慧的强项。”“付慧的诗歌大气的近似于怒放的野格桑,恣意妄为。可是从另一首爱情诗《飞不走的彩蝶》里,我又感受到了她的《飞不走的彩蝶》另一种山泉水之美。”“付慧的诗无论从色感、质感,还是‘味儿感’都超出了一般的想象。”这是不失客观、中肯的评价。正是在这层意义上,使付慧的系列诗集成为我旗文学创作中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

  其次是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显现。纵观当代我旗文学创作,在反映本地生活和体现本地思想情感、揭示本地文化心理方面,还相对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作品是非生活题材的创作;而另一部分以当地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则大多停留于表面,止于对当地风情习俗等生活事象的简单陈列,而未能真正进入到地方生活和传统文化的里层,效果类似于一种标签式的粘贴,付慧的诗作正好与之相反。布日古德老师是这样评价付慧的诗歌的:“写更深层次的东西,用心去写,付慧做到了。草原上的生命是什么?怎样去找出笔下的“魂”和“神”?请读一读她的《生命在这里绽放》。“用一粒沙\点燃暗夜的篝火\青春在苍穹漫步\\蝴蝶兰\从大地的血脉里取出鼓\鼓声击响了草原的沸腾\无垠的碧绿啊\像大海一样情深\\一匹骏马引歌长啸\似在接受检阅\抑或,在等候\一场豪雨的降临\\星星和今晚一起燃烧\火红的灵光一闪\深藏于骨髓里的激情\桀骜不驯的气息\钢铁一样厚重\\当一颗种子\插入身体的一刻\生命在这里绽放\\一颗种子\成熟了一片蓝天\一颗种子\孕育出生命的森林。”这一首诗,大气恢弘,写的霸道。诗人起笔就用草原司空见惯的“沙”做生命点,起笔就点燃了生命的篝火,火燃烧起来,青春就像蝴蝶一样在草原上、在蓝天下翩翩起舞。作者于是把我们带进一个盛大的那达慕“从大地的血脉里取出鼓槌,击响草原的沸腾”,场面壮观,气氛热烈。于是我们在诗人的笔下看到了沸腾的一切。”付慧的诗歌已经走出了这种模式,作品所显现的地方特色,没有刻意的展示,不再满足于表象的描画,作者对自己当地的情感认同,对地方文化精神的理解,对民族生活的把握,全都自然而然不着痕迹地融入在通达的诗性表述之中,从而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品质,使之进入到一个更高层次的评价体系。

  第三是创作态度。付慧是一位厚积薄发的诗人,之所以能够厚积薄发,是因为她对创作持有一种纯正的文学态度。《老杏树走了》,这首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树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具有老杏树品格(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扎根深山,饱经风霜,老而不衰,只讲奉献、无私)的父母亲,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具有老杏树品格的人的无比敬爱之情。

  从她的创作经历以及作品可以窥见,她写诗没有急功近利之心,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更不求以作品数量的堆积来显示自己的成绩,而是直面生活的真实,尊重自己的内心,循着个人体验和感觉的指引,努力将自己的创作回归到文学本身。这种创作态度对于目前一些创作热情高涨而又处于浮躁状态的年轻作者而言,也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总之,付慧系列诗集的出版,不仅是付慧个人创作上的收获,同时也是我旗文学创作的一个难得的收获。

  最后,期待付慧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期待我旗文学有更大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