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副刊总第34期 >2018-05-26编印

收藏奇人周燎原
刊发日期:2018-05-26 阅读次数: 作者:郝晨光

  周燎原是达旗收藏界的名人,报纸、电视和微信平台上,关于他的报道有很多,大家对他的评价几乎相同——收藏奇人周燎原。

  虽然和奇人同住一个小城,但我却一直没有见过收藏家燎原本尊,以及他丰富的藏品。直到有一天,一个搞摄影的朋友向我极力推荐,燎原的藏品让他震撼不已,从他和我说话的语气中我能感受到这种震撼,他说:燎原的藏品处于堆放状态,如重新设馆,可追北京马未都先生的“观复博物馆”、四川樊建川先生的 “建川博物馆”。这也更增加了我去参观燎原博物馆的急迫心情。几天后,朋友再次和我相约,参观终于成行。

  跟着朋友来到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却是“燎原锅炉水暖批发”的字样,再稍往里走才看到“塞外燎原展览馆”的牌子。因为没有和燎原约见,我们进门的时候,只看见一个戴着墨镜和大口罩的中年男子,在一台打磨机前聚精会神地打磨着一把小刀。看见有人进门,中年男子关了打磨机,摘下墨镜口罩,是个浓眉大眼的北方汉子。朋友一眼就认出了他就是主人周燎原,边和握手边说明来意。燎原也认出了已是第二次造访的他,因为前段时间我朋友学校专门组织党员和学生来燎原这里参观,之后他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了图文,点赞、打听详情的人还挺多,他俩之间一下有了共同的话题。

  在这档口我才仔细端详了这位本地名人,也许是刚才在打磨刀具的原因吧,燎原穿着非常朴素,脸膛黝黑但眼睛特别有神,粗糙的大手上正拿着刚才打磨出的小刀。燎原向我们介绍,小刀是用宝马轴承打制的,打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看着燎原手中两寸多长的精致小刀,要不是亲见,谁能想到竟然会是这双粗糙大手做出来的?眼下全社会都在学习工匠精神,奇人燎原一见面就给我们展示了最经典的工匠形象。

  知道我们想参观他的藏品,燎原热心地领着我们走进他的展馆。见到这么多精美的藏品,摄影迷朋友的相机拍的停不下来。这期间,还不时有顾客来这里买水暖配件,担心顾客影响我们参观,燎原干脆用门栓插住了前门。

  收藏是燎原从小的爱好,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刚满7岁的小燎原就迷上了小人书和爷爷每天抽烟用的长烟锅子。为了能更多地把玩爷爷的长烟锅子,小燎原承担了爷爷抽烟时装烟叶、掏烟油和清洗烟嘴等细活儿。几年下来,他对收藏由喜爱转为着迷,烟锅子和小人书成为小燎原那时收藏最多的物件。现在每当看到自己收藏的烟锅子,和《金光大道》等早期收藏的小人书,童年的生活画面就会在眼前重现。那时的燎原其实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收藏,只是在不断满足少年的独特想法而已。

  燎原的父亲是工程师,家里有制作刀具的车床,父亲制作精美的刀具,件件都让小燎原爱不释手,受父亲影响,燎原也喜欢收藏不同时代、不同名族、不同地域的各种刀具。后来燎原自己学会了制作刀具,对刀具的收藏愈发痴迷,他的藏品中,刀具也成为分量最重的题材。燎原的母亲当年是家乡出名的裁缝,绣花、捏面人也是技艺超群。母亲具由的独特审美眼光也对燎原有很深影响,他对民俗类的物品收藏倾注了更多的心血,现在民俗题材的藏品成为了他藏品中的一大亮点。

  从小就对收藏着迷的燎原,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投身收藏事业的星星之火,在四十多年后,终成燎原之势。

  燎原多年来对收藏的不懈坚持,所获珍藏极为丰富,甚至连他本人也说不出有多少类别,更不要说确切的数量。我走马灯似的看了一圈,粗略估计就有小人书、刀具、烟斗、鼻烟壶、烟嘴、军人复员证、邮票、家具、照相机、望远镜、毛主席像章、农耕工具等几十种见证人类发展进程的藏品,数量更是多达一万多件,而我们所见到的,摆满了总面积200多平米展馆的藏品,只是燎原全部藏品的一小半。如果按照四十年平均到天来计算,燎原要风雨无阻每天至少收集一件藏品,真是太不容易了。达旗的一位书家在参观了燎原的藏品后,特意题写了“震撼”二字送给燎原,这两个字,其实也是所有看到燎原藏品之人的共同感受。

  四十年不忘初心,四十年坚持如一,燎原的收藏终有了今天的不菲成就。谈及多年来的收藏历程,燎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我现在每周六定时到周边地区收购藏品,有时候是去古玩市场淘,有时候要到偏僻的农村,或者听闻到有藏品的人家里收。”说话间,燎原的神情仿佛又回到了过去某一个特别的收购场景。

  “每年也要抽出时间去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古玩市场碰碰运气,每当看到一件自己中意的物件,只要条件允许,总要想方设法买回来。拿不到连觉也睡不着。”燎原说起这些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提起收藏的经历,燎原特地给我们讲了几个收藏历程中的小故事。打小对小人书的偏爱,也体现在他的收藏中,所以在逛古玩市场时,他总要特别留意小人书。一次,他看到一本《秦彝托孤》,起先以为是重印版的,拿到手里仔细一看,他的眼睛瞬间发亮,这竟然是原始版的,原版的《秦彝托孤》全国发行量只有2000本,像这样品相完好的,真是可遇不可求。燎原热血即刻上涌,他感觉到自己今天会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当他亟不可待的问卖主价格时,一下子引起了卖主警觉,要价也奇高,费尽口舌讲价,也没便宜多少。燎原心知这个价位可能要比卖主原来的心理价位贵了很多,但考虑到《秦彝托孤》当时的稀有程度,他还是忍痛花3000元买了下来,当年的3000元可不是小数目,足够普通人家半年的生活费了。

  有了那次的深刻教训,以后再碰到自己中意的物件儿时,燎原会不显山不露水,往往是顾左右而言他,让卖主不知道他真正想买的是哪一件。即使是被卖主看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他专门带来的“托儿”,也能用“别处也有这件,价格还便宜不少”等话语,干扰得卖主怕生意黄了而不敢加价。这样的策略还真的让燎原淘到了不少好的物件儿,捡了不少漏。有几件兼具金、银、玉特点的烟锅子,据说在当年每件就可以换8匹好马。

  当然了,几十年的收藏中,也有自己看走眼的时候,加上因为许多珍品原件不容易收集,有时候只能退而求其次收集仿品,在燎原一万多件藏品中,有近三千件是仿制品。

  燎原在收藏过程中,有时还会有一些很奇特的想法,比如他收藏照相机,藏品从1860年至今,包含世界各地的各式相机700多部。但他收藏相机的最初原因,竟然只是爱听相机拍照时的咔嚓声,他觉得这种咔嚓声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听了让自己最舒服的声音。说到这里,燎原的脸上果真就眉飞色舞起来了。

  收藏是个费钱的爱好,四十年来的收藏花掉了燎原绝大部分收入。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经营多年的燎原锅炉水暖门市生意一直不错,燎原的诚信、直爽成了他门市最好的名片。可以说,没有门市的丰厚收入,燎原的收藏也许坚持不到现在,至少是没有现在的规模和成就。另外,燎原收藏不像大多数搞收藏的那样——以藏养藏,他完全是只进不出、只藏不卖。这种独一的收藏方式,让他不时能感受到收藏背后的经济压力。燎原这样对我说:“家里的收入首先要保证两个孩子攻书念字;第二要保证全家人最基本的吃穿用度;剩余的钱基本就都用于自己的收藏了。”

  当我问及燎原,搞收藏要具备哪些条件时,他半带调侃地对我说,搞收藏要过三关。第一关是金钱关,收藏就是个无底洞,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收藏不会有大的成就。第二关是老婆关,收藏不是十天半月、一年半载的事,而是天长地久的事情,如果老婆不支持,来个后院起火,收藏就会随时中断。第三关是知识关,收藏什么物件,自己的相关知识必须过关,如果专业知识不过关,收到仿品、赝品的时候就会多,再者说,你连收藏物件的情况也不清楚,收藏又有什么意义?你将来又怎么向参观的人讲解?

  燎原半开玩笑的收藏三关理论,完全是他多年总结出来的肺腑之言,仔细想想,哪一条都是那样有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来参观燎原藏品的人当中,有很多人会问及藏品的价值,甚至有人猜测,燎原的身家至少也有几千万。燎原的回答往往就一句话——收藏的人是最穷的人。是啊,收藏只藏不卖,物质生活怎么会不紧巴?但拥有一万多件藏品,其中不乏珍稀宝贝的燎原,无论从藏品的升值空间,还是历史文化价值看,他的富有又有几人能及?

  我们从燎原摆放藏品的几个房间转了一圈,又回到来时的那间小屋。门市前门已经打开,一个买配件的顾客拉了燎原去一边看货讲价,燎原媳妇正在洗菜准备做午饭了。因为燎原前面提到搞收藏一定要过老婆这一关,我就特别想知道他媳妇是怎么支持他的。我问他媳妇:“嫂子,你们家门市生意特别好,你家的生活本来可以过得更富足,可是燎原却把大部分收入用来搞了收藏,而且一搞就是几十年,你对他有怨言吗?”

  听我这样问,燎原媳妇放下手中正在洗的菜,和我说起了这样一件事:“十几年前,燎原带我去北京逛,我看见北京大街上的商店都是金碧辉煌,橱窗陈列的商品也是琳琅满目,当时感觉特别眼馋,就对丈夫燎原说,咱们进商店里看看吧?可是燎原回答的异常干脆,看甚了,这些商品达旗也有了,最终硬是拉上我去了远处的一家古董店。”

  燎原媳妇说完这事,脸上尴尬地笑了笑,继续说到:“刚开始遇到这种情况,我也有怨言,但静下心来再一想,这个家里女人要是不支持男人,家就过不好。燎原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其他不良嗜好,就爱搞个收藏,我说什么也得支持他了哇。”

  燎原又完成一单生意,笑嘻嘻地过来招呼我们,快到儿子放学时间了,燎原媳妇也转身进厨房忙去了。我问燎原,你收藏是受到爷爷和父母亲的影响了,那你的孩子有没有受到你的影响呢,他们喜欢收藏吗?

  我问的问题似乎让燎原很意外,他顿了顿神情,眼睛扫了一下我,又停留在展柜中一些小物件上,缓缓说到:“我女儿喜欢收藏,她收藏了很多不同时期的指甲刀,还有钢笔,有几大箱,可惜的是她考上大学后,收藏也随之中断了。搞收藏,贵在坚持,她这样肯定是不会有任何成就的。”看得出来,对于女儿因上学而中断收藏,燎原是非常痛心的。

  燎原住的平房建筑面积大概有200多平米,除去睡觉的一面炕、一个床、厨房、卫生间,还有空间放了一半水暖配件的门脸房,其余的地方全部都用来陈列藏品,展馆的墙上挂满了刀具、字画、篆刻作品,好多玻璃展柜中的小物件都是成堆码放,小人书更是成捆的塞在书柜中,有些大型物品像农耕器物,只能露天摆放在一个只有遮阳棚的小亭子里……我开玩笑般给燎原提建议:藏品太杂,最好能按照不同题材分类,那样参观时会更有条理,藏品也更显档次。听了我的建议,燎原轻叹一口气,说到:“我何尝不想那样啊?”

  燎原四十多年的痴心收藏,才有今日万件藏品的规模,这对于任何一个搞收藏的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成功了。但燎原总认为,藏品再多,如果只是自己闭门欣赏,就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什么意义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他的藏品,并了解、见证藏品背后那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印迹。

  2014年,燎原给自己的展馆起名“塞外燎原展览馆”并对外免费开放,2016年“塞外燎原展览馆”被旗教育局确定为“全旗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旗人武部还把这里定为“全旗国防教育基地”,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5万人见识到了燎原收藏的奇珍异宝,燎原的愿望算是初步实现了!但燎原展馆内展出的只是其藏品的不足一半,还有50多箱宝贝,因为没有地方展出而沉睡箱底多年。什么时候能建一个大的博物馆,大到足以展出自己全部的藏品,大到足以给自己的藏品精细分类,大到只要想看藏品的人都能亲眼目睹自己的毕生所藏,这才是燎原一生中,最大的心愿,最终的梦想。

  要和燎原告别的时候,我们特意提起樊建川决定把自己几乎耗尽毕生精力建立的“建川博物馆”赠送给国家的事,燎原也是直竖大拇指。他说樊建川是收藏界的翘楚,他为了收藏可以说是舍弃的太多常人艳羡的东西:多达几十亿的个人财富、宜宾副市长的功名、自己的青春年华……特别是已经是价值连城的珍藏,全部捐赠给祖国,这是何等的无私,何等的大义,何等的豪情万丈,这绝对是收藏界最空前绝后的大事。当我们再次开玩笑地问燎原,对自己藏品的去留以后怎么考虑。燎原竟然没有半点犹豫的说:“我藏品虽多而且价值也不低,但是只要相关部门能建一个大点的博物馆,让我的藏品物有所藏,能让更多的人参观,我也非常愿意把我的全部藏品捐赠给国家。”当我们再问他考不考虑给子女留下时,他略一思考,告诉我们:“这些藏品,在许多人眼中就是财富,要是只把财富留给子女,那是害了他们。如果他们真的喜欢收藏,这藏品放在我家和给了国家,又有什么区别呢?”燎原的话落地有声,一个舍私利成大义的人,他心中想的永远只有国家,只有别人,唯独忘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