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项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牧业投入大幅增加,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品牌建设深入推进,达拉特大地逐步呈现出农牧业生产连年丰收,农牧民生活逐年改善,农村牧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崭新局面。2017年,全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08亿元,是1980年的114倍,年均增长13.6%;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18元,是1978年的79倍,年均增长11.9%。
总量迅速扩增,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我旗农村牧区生产力得到极大地释放和发展,农牧业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旗农牧业经济总量迅速提升,2017年全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3526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36.49亿元,增长103.5倍,年均增长12.6%。同时,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改革开放初期,1984年全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比为71∶14∶15∶0.01。随着改革进程加快,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实现由传统农牧业向全面发展的现代农牧业转变,2017年,牧业和渔业分别增长18和2个百分点,全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比优化为64∶1∶33∶2。
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农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我旗种植业按照“稳粮、扩经、增饲”的总体思路,粮经饲比例优化为56∶21∶23,粮食产量连续13年保持在10亿斤以上,是1978年的8.3倍,年均增长5.6%,位居全区第20位、全市第1位;2017年,油料产量3.47万吨,是1978年的23倍,年均增长8.4%;瓜果蔬菜产量近40万吨,创历史新高,部分蔬菜远销港澳台和珠三角等地区;饲草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通过盐碱地治理,进行水稻种植2万余亩。随着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优良品种大规模推广应用,全旗粮食单产逐年提高,亩产由1978年的80公斤提高到2017年462.2公斤,增长5.8倍,年均增长4.6%;小麦、玉米、薯类、油料亩产达到253.3公斤、508.3公斤、420公斤、173.3公斤,分别是1978年的2.2倍、2.6倍、4.3倍、16.7倍。
畜禽养殖按照“稳羊、增牛、扩猪禽”的总体思路,2017年全旗牲畜年末存栏由1978年的50.46万头(只)发展到201.4万头(只),增长4倍,年均增长3.6%,居全区第4位。2017年,肉类产量5.04万吨,是1978年的9.2倍,年均增长5.9%;毛绒产量3985吨,是1978年的6.3倍,年均增长4.8%;牛奶产量15.8万吨,是1978年的26380倍,年均增长29.8%,已成为呼包鄂地区重要的原奶基地、全市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禽蛋产量0.29万吨,居全市第一。畜牧业由改革开放初期农牧户散养为主,发展到现代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主,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户)765个,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2.6%。建成羊肉深加工企业1家;全旗5000头以上养猪场1个,中小型养猪场发展到20个;肉牛养殖场10个、蛋鸡养殖场13个;奶牛牧场17个,其中:5000头以上奶牛牧场4个、3000头以上奶牛牧场3个。
特色养殖方面,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2.3万亩,引进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700亩,填补水产养殖单一性空白,水产品产量近6000吨,单产居全市第一,2017年渔业增加值由1984年的1万元提高到5684万元,水产业已成为全旗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獭兔存栏量达到400万只、出栏近600万只,发展产蛋鹌鹑60万羽。
物质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10年,我旗通过整合资源,捆绑国土、农综、农牧业、黄河南岸灌区节水灌溉等项目,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动了全旗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建成现代农业节水项目130万亩,占沿河耕地面积的90%。2017年农机总动力由1978年的8.13万千瓦增加到70万千瓦,是1978年的8.6倍,年均增速5.7%;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5%,较全市平均水平高11%。农用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切实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
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乡村振兴主力军逐渐形成。注重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截至目前,我旗评选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领头雁”15名,培育科技示范户620余户、新型职业农牧民320人,认定家庭农牧场56家,登记注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突破1400家;全旗培育涉农企业达到568家,其中,市级以上涉农龙头企业45家(国家级2家、自治区级10家、市级33家),在总结形成“服务协作”“规模经营”“订单合同”“股份合作”“订单贷款”“以旧换新”等农企联结模式的基础上,推出“土地托管、入股分红、代耕代种”三种土地经营模式,助推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2018年,全旗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20.1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3.4%,较全市平均水平高25%。基本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企利益联结比例达到65%。
突出绿色高效发展,农业品牌崭露头角。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不断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农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加快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生产标准化,积极推广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和健康养殖,玉米、马铃薯、大豆、小麦、水稻、向日葵六种作物主推标准及技术规范90多项,肉羊、生猪、奶牛、肉牛等畜种主推和配套标准及技术规范70多项,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覆盖率达到45%。二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化。2018年,在全旗有示范带动性的嘎查村,建立集结构调整、新品种展示、控肥增效、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绿色防控“五大板块”于一体的粮食绿色高效创建示范区2.48万亩,有效示范带动了农牧业减量化、清洁化生产,全年化肥同比减少2.6%、农药同比减少5.4%、地膜回收20万亩,实现了控水、控肥、控药、控膜“四控”目标;实施耕地轮作制度试点任务3.7万亩,印发了《畜禽养殖废弃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实施方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2018—2020年)》。三是推进产品品牌化,培育形成响沙酒业、东达蒙古王2个全国驰名商标,有农产品著名和知名商标23个。认证“三品一标”产品65个;认定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突破15万吨。东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荣获自治区主席质量奖,树林召镇林原村(“保善堂”蔬菜)、昭君镇沙圪堵村(“二狗湾”大米)、树林召镇东海心村(“大树湾”黄河鱼)分别入选第六批、第七批及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