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上旬,我参加了正确发展观政绩观专题培训班第五期学习。通过学习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訾铁柱对民族政策讲解,以及参与第二讨论组对“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精彩研讨,使我在思想意识上得到了一次洗礼,在政绩观上又得到深刻的认识,对所从事的工作似有感悟。
“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这是习总书记对树立正确政绩观的点评,这一番话点出了民政工作实质。
民政工作不仅具备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兜底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还担负着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的支撑作用。区划地名工作就是民政承担诸多社会工作中的一项服务,负有推广、监督标准地名的使用,纠正不规范地名,调查、收集、审定、整理地名成果,编纂地名书刊的使命。
我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多民族居住区,绝大多数河流、元明清时期形成的居民点都是蒙古语地名。深挖蒙古语地名含义及其历史意义是民政区划地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蒙古语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了解我旗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的活化石,蒙古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蒙古语地名是蒙古族文化的象征和缩影,蒙古语地名承载了大量年代久远的宝贵历史文化,可列沟、布日德、蓿亥图等地名描绘了明清时代南部丘陵地区绿草如茵、流水潺潺、苍鹰盘旋的美好风景;梅林湾、德木齐等地名记载了蒙古王爷时代的官职文化;喇嘛赏、阿什泉林召传承着蒙古族百姓的传统信仰。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保护地名文化不仅是对当地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同时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与发扬,对我旗人民增进文化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贵在行。”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需要真抓实干尽责担当。蒙古语地名梳理和规范工作通过实地走访、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等多种途径丰富了每个地名的内涵,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原貌,严格按照标准化程序撰写每个词条,地名成果出台前要做到仔细掂量、前后反复审核,确保没有纰漏。这项工作任重道远,非朝夕之功,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可走,需要长期坚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且蒙古语地名工作成绩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这些地名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价值珍贵,会为以后留下一笔宝贵而真实的地名资料。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就是要我们领导干部有甘当铺路石、热心打基础,做潜功、善铺垫、利长远的奉献精神,为后来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