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教育总第156期 >2019-03-15编印

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助力教育精准扶贫
刊发日期:2019-03-15 阅读次数: 作者:

14434e5e1d817fe8dfec2e640f6e9f1.jpg

aaea460062b08e3ca23d1a05d5f843e.jpg

    近年来,我旗教育局全体人员认真学习研究上级有关精准脱贫的政策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对照梳理教育扶贫工作要点,作为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南,结合我旗教育实际,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国家精准脱贫攻坚战役中,精准发力,发挥三尺讲台在教育扶贫攻坚中的主阵地作用,坚持“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和“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根本措施,已经做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宣传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


    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市、旗建立并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有学前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政策;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建立了国家助学金制度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的政策;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建立了国家助学金制度和免学费政策;在本专科教育阶段,建立了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政策。对任何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资助,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入学、顺利完成学业,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我们教育部门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应发传单、新闻媒体、微信平台、公众号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将各级各类的学生资助政策不折不扣地大力宣传,尽最大努力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应助尽助。

    2016年,资助各学段贫困学生11757人次(其中建档立卡1306人次),共资助金额2936.45万元;2017年,资助各学段贫困学生12206人次(其中建档立卡1776人次),共资助金额2788.45万元;2018年,共资助各学段贫困学生11284人次(其中建档立卡951人次),共资助金额2301.92万元。

    2016年,经旗委政府批准,创新资助育人模式,教育局出台了“教育爱心超市”资助政策,在全旗各中小学校都设立了“爱心超市”,让本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费而有尊严的拿到所需学习和生活用品,得到了社会认可,这一做法多次接受上级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

    全旗爱心超市资助情况:2016年,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生837人次,金额10.9万元;2017年,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生1739人次,金额22.59万元;2018年,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生1300人次,金额16.77万元。


加大投入,改善乡村学校幼儿园办学条件


    根据2013年国家“三部委”印发《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和2014年4月《全市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经过3至5年的努力,使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达拉特旗教育局结合精准扶贫,按照勤俭办教育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面完成农村牧区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有效提升农村牧区及城郊结合地区学校基础设施水平,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2016年,新建和扩建了白柜村小学(第十小学)、第十一小学、南园街学校和第五小学足球馆、第九中学足球馆、王爱召小学综合楼,总建筑面积58617.49平方米,总投资17363.33万元。

    2017年,新建和扩建第十二小学、第四小学综合楼、白泥井小学综合楼、第七小学综合楼和第八小学综合楼,总建筑面积23168.9平方米,总投资7283.34万元。新建改扩建教师周转宿舍257套,建筑面积7484平方米,总投资1624.45万元。

    2018年,新建和扩建第十三小学、第二小学综合楼、响沙湾小学综合楼、第八小学教学楼和第十二中学体育馆,总建筑面积33233.9平方米,总投资10878万元。

    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新增学位5400个,极大缓解我旗小学入学难问题,班容量降低至国家标准。随着新建学校的投入使用,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需求。一大批体育场馆和综合楼的建设使用,提升了中小学校特色发展水平。学校根据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开设了适合不同发展潜力学生发展的课程。为办好特色学校,培养特长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达拉特旗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壮大乡村教师队伍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完成学业,掌握知识本领,改变贫困面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旗教育局结合精准扶贫,采取提高待遇、合理交流、鼓励支教、加大培养培训力度等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和幼儿园任教。确保农村教师数量足、质量高、留得住、教的好,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6年,共招聘263名教师,其中60名小学教师分配到乡村学校,69名幼儿教师分配到乡村幼儿园;城乡交流教师57名,调整校长书记19名,交流比例38.97%。

    2017年,共招聘150名教师,其中42名小学教师分配到乡村学校,22名幼儿教师分配到乡村幼儿园;城乡交流教师168名,调整校长书记15名,交流比例47.22%。

    2018年共招聘270名教师,其中37名小学教师分配到乡村学校,34名幼儿教师分配到乡农村幼儿     园;城乡交流教师127名,调整校长书记11名,交流比例15.46%。

    通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优化了教育队伍的学历、专业、年龄等结构,增强了活力,进一步均衡了城乡教师资源,促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提升了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服务基层办实事 结对包联促脱贫

 

    2015年2月27日,旗委召开了全旗干部大会,全面启动“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制定印发了《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实施方案》;2016年2月,旗委办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扶贫包联工作的通知》;2017年3月,旗委办、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包联工作及调整部分帮扶责任人的通知》。实行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联动部署,让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与群众“一对一”结对子,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实实在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旗教育局按照旗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融入全社会整体扶贫工作之中。2015年,派出一 名副局长和两名干部到树林召镇树林召村进行驻村包联活动;2016年,全旗教育系统抽调97名干部,深入基层与24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贫困户结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2017年,全旗教育系统抽调63名干部,深入基层,帮扶203名贫困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2018年,安排教育系统12名科级干部帮扶32户(7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00年—2017年教育局一直包联中和西翻身村(其中2016至2017年派驻第一书记),2018年开始包联树林召镇三顷地村,并派驻第一书记。

    三年来,教育扶贫干部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带着使命、带着责任,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转变作风,走村入户,为贫困户讲政策、送产业、送技能、送服务、送健康、送温暖,让贫困户在脱贫路上不再“单打独斗”。老百姓的许多问题、困难、矛盾在一线解决处理,干部在一线得到锤炼。

    通过产业扶持、扶困助学、政策兜底等各项救助措施的有效落实,大大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增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到2016年底,教育系统干部包联的200多户贫困户,大部分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都超过了国家贫困线,摘掉了贫困帽子。“脱贫不脱钩、扶上马送一程”,2017至2018年扶贫干部继续联系原来帮扶的贫困户,脱贫不脱感情,脱贫不脱政策,进一步巩固脱贫成功果,至今无一户返贫。

    我旗教育局集体包联中和西镇翻身村以来,每年都要与村社领导召开年初工作座谈会、年底贫困慰问会,了解社情民意,帮助解决村集体和困难家庭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设法筹措资金,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为当地打井、安装变压器解决浇水灌溉问题。走访慰问五保户、孝老先进典型、乡风文明家庭、优秀社长、老党员等,每年春节之际教育局领导班子要集中慰问翻身村困难户,发放慰问品、慰问金,给乡亲们送上温暖和祝福。

    2018年,我旗教育局驻村包联三顷地村,选派了驻村第一书记。领导班子集体进村入户,访贫问苦,根据社情民意,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了十项制度措施:加强教育培训、指导党建工作、抓好脱贫攻坚、助推产业发展、发展集体经济、整治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完善社会治理、履行监督责任、大力兴办实事。积极开展帮扶工作,有针对性的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为村委会捐赠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沙发等,还为村文化活动室铺设了122平米的塑胶地面,添置图书学习资料、文化宣传、文艺演出服装道具等。改善了办公条件,营造了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提升了农牧民学习科学种、养殖实用技术的积极性,卓有成效地开展驻村包联工作。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


    国家倡导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从2011年起,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12月,教育厅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旗委、政府借助有利时机,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落实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建立健全发展体制机制为重点,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鼓励、引导民办幼儿园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普惠性的学前教育,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前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2016年,建成第十五幼儿园、白柜幼儿园、林原幼儿园并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28199.1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958.3平方米,总投资4055.86万元;通过市级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所。

    2017年,建成第十六幼儿园,占地面积7572.9平方米,建筑面积4477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通过市级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所。

    2018年,建设第十九幼儿园,占地面积8981.0955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1900万元;通过市级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所。

    截止2018年底,全旗共有公办幼儿园35所,民办幼儿园37所,其中普惠性民办园12所。

    近年来,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鼓励扶持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改善办园条件,扩大了标准化幼儿总量,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得以建立,“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就近选择优质学前教育的愿望。

努力办好特殊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2014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意见的通知》,都明确要求:各地要以“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为宗旨,办好特殊教育,进一步助力残障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并立足于社会。旗委、政府高度重视,2014年将撤并后的原大树湾中学校舍,改扩建为我旗特殊教育学校,总占地面积17441.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24平方米,总投资2269.29万元。

    结合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训、就业衔接机会,助力残疾人贫困家庭尽早脱贫。2018年8月,旗扶贫开发办将“特殊教育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列入《我旗2018—2020年度脱贫攻坚项目库》,安排项目资金142.56万元,当年完成了三栋日光温室的建设任务(剩余项目于2019年建设完成),总面积2115平方米,投资73.667万元。并投入使用,种植草莓、小柿子,初见成效。为残疾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学习技能的实践平台,提升了走出校门就业的能力,也起到了科学种植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周边村民纷纷过来参观学习。


加快发展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 推进教育精准扶贫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2012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配备标准(试行)》。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发展目标,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各地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实现校校通宽带,人人可接入,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高质量普及乡村信息化教育,让信息化终端走进千家万户,为每个家庭的生产生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精准推进教育信息化扶贫工作。

    旗委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教育”,积极购进设备,努力打造“智慧校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2016年,投入资金2428万元,为全旗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教学仪器设施设备,更新了触控一体机、教学用计算机和教师用计算机,更换了网络设备,确保网络畅通。2017年,投入资金9323万元,为全旗中小学幼儿园补齐教学仪器设备设施,每个教学班配备触控一体机,每个功能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师机比为1:1,生机比为9:1,更新了网络设备,升级了网络带宽。2018年,投入资金1229万元,为全旗中小学配齐网际互动教室,为新建学校配备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实现随时随地开展网络互动教学研究,将优质教育资源推送到农村薄弱学校。

现在,全旗所有学校都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实现“同步课堂”“远程教研”、建立起“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利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监控义务教育学校控辍保学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尝试将贫困家庭学生与教师或非贫困家庭学习较好的子女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为贫困生学习、生活、成长提供精准支持;尝试为所有贫困生建立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信息、学业信息和成长信息在内的综合数据库,以备进行适时帮扶。


推普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2018年1月,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充分发挥普通话在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特别是中西部深度贫困地区和普通话普及率较低的省份,尽快研究制定本地区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推普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2018年10月,我旗出台了《我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普通话水平培训方案》,通过包扶责任人入户培训、教师课余时间入户培训、小手拉大手以学生带动家长进行培训、苏木镇组织开展集中培训等方式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23人次,青壮年劳动力364人次,基层干部314人次,17所学校幼儿园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验收。目前,大部分贫困人口能听的懂普通话,且从思想上接受了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少部分村干部和贫困人口可以讲比较流利的普通话。


积极落实民族教育特殊支持政策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搞好民族关系,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莅临内蒙古考察指导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内蒙古改革发展寄予殷切的希望。2016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正式颁布;市、旗两级政府也相应出台了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的特殊支持政策。 

    2016年,纯蒙语授课的蒙古族幼儿共190人,补助保教育费、生活费、读物费共计619400元;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20人,共补助生活费39600元。2017年,纯蒙语授课的蒙古族幼儿共277人,补助保教育费、生活费、读物费共计903020元;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27人,共补助生活费26730元。2018年,纯蒙语授课的蒙古族幼儿共354人,补助保教育费、生活费、读物费共计1154040元;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46人,共补助生活费45540元。

    通过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教育特殊支持政策,特别是蒙古族学生的助学金和民族教育扶持专项资金的落实到位。优先发展民族教育,我们大力兴办民族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双语”教学,尊重民族学生的入学意愿,自由选择授课语种入校学习,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教育发展蒸蒸日上。形成了各民族互帮互学、紧密团结、守望相助、共同发展进步的良好社会风尚。 


积极开展职教下乡活动 促进教育扶贫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把消除贫困作为职业教育功能定位之一,职业教育是一种民生教育。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指导和支持下,我旗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大批技术技能型适用人才,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年来,我旗教育局除落实好国家中职助学金相关资助政策外,第十中学(职业高中)在捐资助学、职教下乡、科技扶贫方面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6年,学校资助贫困生305名,金额42.2万元;各类职业培训2538人(其中保健按摩师326人、养老护理员88人、化学检验工86人、保育员291人、机修钳工13人、食品检验工51人、装饰美工15人、食品安全从业人员865人、财税人员161人、普通话642人)。

    2017年,学校资助贫困生240名,金额26.18万元;各类职业培训1111人(其中保育员177人、钳工39人、电工64人、普通话831人)。

    2018年,学校资助贫困生136名,金额89980元;减免学费和食宿费51500元。各类职业培训1329人(其中保育员220人、育婴师381人、钳工74人、电工138人、汽修工7人、普通话509人)。

    积极开展职教下乡、科技扶贫工作,每年专业课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乡村与村民融为一体,把课堂搬到到田间地头,一边教学、一边培训,一边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比如玉米红蜘蛛病的农药喷洒、葵花人工授粉党的操作等等。知行合一,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又为农牧民送去了科学技术,让农民生产、生活、培训“三不误”。让贫困农牧民掌握切合实际的生产实用技术,踏上致富之路,早日过上富足安康的幸福生活。

    教育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万千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新要求: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要咬定目标不放松,要整治问题不手软,要落实责任不松劲,要转变作风不懈怠。我旗教育系统将一如既往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群策聚力教育精准扶贫,为建党100周年、建国70周年和我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