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其中的12万亩沙柳变成了备受市场青睐的沙柳种苗基地; 1.3万亩荒沙变成了优质农田,依靠生态建设村民们还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收入逐年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大学生回乡创业发展。良好的生态建设也进一步吸引了农牧企业来此落户发展,现在官井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1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恩格贝地处库布其沙漠中段北缘,总面积约30万亩,历经40年艰苦治沙,共栽植乔木600多万株、灌木3万亩、优良牧草5000亩,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达70%,森林覆盖率达33%,曾经的不毛之地嬗变成了今天的沙漠绿洲,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全国深呼吸小镇等多项荣誉称号,备受国内外游客的认可喜爱。
树林召镇林原村,植树绿化提升了小村颜值,在乡村俏颜值的推动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利用原来的旧房子改造的民宿,从去年五月份开业至今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林原村委主任麻三占指着民宿洞房花烛院介绍说。
龙头拐,依沙傍绿的怡人美景吸引着呼包鄂以及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等省市的游客自驾前往。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期间,龙头拐地区每日的客流竟达5000多人次。
风水梁移民小镇,这个建立在沙丘上的小镇,通过林沙产业的发展,建成了獭兔养殖基地和刨花板加工基地,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带动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随着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沙漠的负资产变成了经济发展的绿色资产,黄沙遍野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更多农牧民共享了沙漠生态改善和绿色经济发展成果。
走上绿富同兴发展路
“沙上房屋住不成,十年种地九年空,家家户户逃外村,黄沙漫漫无人踪。”这是流传于六七十年代沙区群众的一首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也是生活在沙区群众真实生活的写照。那时库布其沙漠不断向外扩张,侵占了农田、草牧场、村庄,沙区群众由于风沙侵害经常被迫搬迁。为了保护家园不受风沙侵害,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生态建设成为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革命。
随着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大批国家重点生态项目的落地,库布其生态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旗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农牧业产值不断提高,农牧民收入逐年递增,“绿富同兴”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正值春耕当紧时,吉格斯太镇沟心召村村民王永强今年又认领了20亩鸡心果果苗种植,这样算下来他的林地面积已经近千亩,除了栽果苗,他还在林地里种上了花生和红葱。“去年试着套种了花生和红葱,没想一下子就多收入了20多万元,等到过两年果树到了丰果期,那收入肯定会翻番。”看到王永强林下经济效益可观,周边村民也纷纷前来学习。
如何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今年我们通过免费发放果苗的形式激发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助推乡村振兴的落实。”旗林草局副局长郭建忠如是说。当前全旗已经种植红枣1万多亩,俄罗斯大果沙棘林上万亩,今年林草局又进一步推广市场前景较好的鸡心果,积极推进经济林建设,带动更多农牧民发展林下经济和庭院经济,助推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