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理论总第173期 >2019-05-17编印

构筑现代服务业战略新高地 打造优势龙头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对鄂尔多斯市玉米产业振兴的思考
刊发日期:2019-05-17 阅读次数: 作者:张 钧

    一、自然立地条件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市总耕地面积600多万亩,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350万亩,产出260多万吨。达旗是国家优势粮食产区,常年种植面积130万亩左右,年产出100万吨。占比均超过70%以上的种植业产出。这些玉米基本均以原粮出售,未形成任何产业优势。

    在中国的版图上,如果沿着北京、太原、西安、成都画一条线,线以西一直到新疆的伊犁,玉米种植面积5000多万亩,占国内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因为此区域光照充足,风多雨少,灌溉种植,粮食品质好、水份含量和霉变率低,单产水平国内最高,总产量占了国内玉米的六分之一,是国内最优质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的东北地区也无法相比。

    达拉特旗在广袤的西北区域,以县为单位,是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的冠军,因此具备得天独厚的产能优势地位。

    二、玉米产能优势转型升级的瓶颈分析

    通常情况下,隶属一产的农产品,要想获取更高的附加值,首选是发展二产加工业。但鄂尔多斯市的玉米产业有所不同。

    玉米虽然可以加工3000多种下游产品,是开发商品最多的农作物,但以目前投资及技术水平,大规模消化,主要还是靠饲料、淀粉、乙醇等产品加工转化。

    当下饲料工业已然成熟,市场集中度较高,鄂尔多斯周边半径500公里,饲料产业处于产需平衡状态,发展空间几近饱和,再投资增加产能,面临红海竞劣环境。

    前景不错的淀粉、乙醇等深加工项目,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污染不可逆等环保压力的制约,国家不再新批此类建设项目。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故步自封。干脆绕开二产,在三产、四产上发力。以玉米产能优势地位为突破口,在扩大服务业开放,信息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的浪潮中,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三、鄂尔多斯市玉米产业振兴亟需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的构筑

    常规理解,优质优价是天经地义的规则。而鄂尔多斯市的玉米却是优质低价。原因是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对接不对称。鄂尔多斯周边的呼市阜丰,巴盟联邦制药,宁夏伊品等企业,出于自身优势地位和效益考量,掌握定价权,收购时压质压价。众多粮商无奈,充当了这些企业的协同帮手。玉米种植者只能被动接受相对低的价位,无法获得平等市场红利,多数年份增产不能增收。

    2016年之前,国家定价托市,之后国家对玉米实行“价补分离”政策,国内玉米市场放开,市场主体发生了变化,国家粮库只承担救灾备荒及周转粮的储存,更多玉米原粮推向了市场。玉米种植者的售粮困惑凸显出来。产能创造者就地扮演了吃亏的角色。

    那玉米产业如何突破瓶颈?

    笔者认为,充分利用达拉特旗自身得天独厚的产能优势地位,尽快规划建设具备三、四产水平,集现货交割库、粮食集散中心、粮食交易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粮食物流园。引导玉米产能转型升级为强势市场动能,打造具有强大内功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

    玉米商品是国家开放较晚的市场,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有经营主体小,无法承担规模化市场责任。如果扩大规模,提升担当能力,就需要扩大收储规模。在国家放开价格的市场环境下,扩大规模,就意味着要承担价格风险。而玉米这一大宗农产品,是全球定价商品,主导者是美国及国际四大粮商或代言人。国内的一般商家根本掌控不了价格风险,因此不敢盲目扩大规模。

    化解这一矛盾,就需要引进现代期货贸易方式,对现货进行价格套期保值,现货与期货协同运营做价格风险对冲。对接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贸易服务,就必须有不少于10万吨的标准现货交割库。

    由于地域和交通的原因,提供大宗农产品成熟交易的大商所服务,客观上覆盖不到这个区域。区域升贴水成本付出,客观上也不允许将现货运到大连交割。因此,在达拉特旗建设玉米现货交割库就成现实需求。

    玉米价格有冬低夏高的规律,而农民没有条件将粮食放到夏季。有了交割库及价格风险对冲工具,就可以坦然延长仓储时间,捕捉玉米销售时间价差,获取更多市场增值。用“种粮一体化”模式下的共享粮行机制分利农民,使得农民从中受益,让农民不承担价格下行风险的同时,更多的分享到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红利。这条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通路的开拓,利用的是现代市场运营规律和手段,而非行政力量。

    化解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就可以稳妥发展现货规模,从而获得区域市场定价权,卖出优价,就有实力拉动粮食生产能力和销售价格的同步提升。如果辅以良好的农业科技服务,方有能力带动合作社及农牧民增产增收。

    在一定区域内,现货交割库是一个排它性的交易平台,自然产生市场集聚效应,相当于一个粮食集散中心。如山东的寿光、河北的清河、浙江的义乌、深圳的海吉星。在交割库的基础上,提升发展中国西部粮食交易中心,填补中国西部市场空白,打造完善现代服务业市场高地。承接大商所辐射,必将吸引一定半径范围内,600万吨以上产能的玉米在此交易或交割,就会形成100亿元的产值,4-8亿元税收。相当于储备了一座玉米产业金矿。

    从供需角度分析,中国饲料玉米最大的需求地,广大的云、贵、川、渝等西南地区,和鄂尔多斯及西北优质玉米产区自然形成互补市场。随着仓储、交易规模集聚,汽运无法消化物流成本压力,与铁路有接驳能力的火车运输瓶颈的解决就尤为重要。匹配铁路运输,需要建设靠近铁路的货运站支撑,诸多功能积聚,即形成粮食物流园。同时为专业期货公司、投资机构入驻创造了条件。

    这种集聚功能,就将达旗的产能优势自然提升转化为区域市场优势,释放势能,将明显体现出对下游的辐射、提升、拉动效应。产业优势势能就此奠定,以玉米为主的产业振兴也就指日可待。

    市场化运营,就需要与金融、期货、现货交割库、物流、互联网等进行有效的对接。集这些现代市场要素为一体的交易中心,即构筑了基于玉米产业的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战略高地。

    四、粮食物流园建设是鄂尔多斯市玉米产业振兴的必然选择

    当下无论是农民,还是粮食经营主体,均是沿用人脉关系,进行点对点原始的销售、交易方式。即增大了机会成本,也增加了风险成本。普通合作社以及农户根本无法应对,迷茫在所难免,只能随大流。随着种植大户与专业合作社的大量涌现,他们的纠结与困惑会越来越重。所以市场急需公平、公开、公正,符合现代运行规则的粮食交易平台出现。

    玉米是我国战略性刚需原粮,从市场的角度分析,是持久的蓝海商品。由于耕地及增产的天花板效应,紧平衡是常态。国家实施粮食走出去战略,即基于以上考虑。由于与粮食出口大国美国的贸易博弈也是常态,粮食进口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因此在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战略的框架内,与中亚等国家的粮食合作即成必然。达旗建设粮食物流园,加之区位、交通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粮食领域国际合作,为地方经济提升创造新机遇。

    从政策角度分析,国家发改委出于粮食安全战略考量,每年均有粮食物流园建设项目实施,做为粮食优势产区的达旗及周边地区粮食物流园还是空白。

    五、构筑市场战略高地的同时,还需同步铸造农业核心科技优势

    在农业整个产业链中,有俩个高地,一个是科技,一个是市场。种子是农业科技的芯片,是农业科技的最核心载体。粮食的品质源于种子,产量的高低其内因取决于种子。种子是基础,发挥支撑作用,以种子为核心的科技是农业产业的内在推动力量。

    市场建设是打造龙头,发挥拉动作用。围绕农业产业链,用“种粮一体化”模式,同时打造俩个高地,既练就了扎实的内功,又集聚了强势的动能。蓄势待发,对破局鄂尔多斯市基于产业振兴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全局意义。

    六、新思维绘制新篇章,新动能成就新作为

    党中央已有定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振兴,一靠投入、二靠科技、三靠政策、四靠改革,投资的主体是国家。如果“四靠”不给力,一产自身不可能振兴,更不可能带动农牧民发展提升没有科技支撑或科技成果转化,没有政策落实,没有改革创新,单纯在一产水平发力,只能空耗时间和财力。只有成熟的二产、三产、四产才有可能带动农业产业振兴。但这需要政策环境允许,有情怀,有实力,有条件创造。国内外对农业带动力强的产业或企业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如美国的杜邦、孟山都、嘉吉,德国的拜耳,泰国的正大,我国的温氏、希望、阿里巴巴等等。

    市场经济探索的实践已证实,依靠满怀豪情投身农业产业,往往铩羽而归。试想,一个市场规律不研究,定位不清晰,缺乏沉淀,战略规划、资金技术、人才团队等市场要素缺失的主体,整天高喊着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可能吗?要么是一句空话,不是自欺欺人,就是哄人的把戏,就像那个皇帝的新衣。

    基于鄂尔多斯市玉米产能基础的粮食物流园和中国西部玉米交易中心,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象方案,更不是单纯的行政职能延伸。是对本地区立地条件、玉米生产现状、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短板、市场要素分析、市场运营规律,深刻剖析研判,反弹琵琶突破常规思维的结果。是顺应市场需求,超前规划,立足长远的布局。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铸就玉米产业振兴强大拉动力的龙头,带动合作社、农民增收。

    新业态的培育需要政府出手,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依据市场规律,联手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公司共同构筑市场战略高地。通过产业发展基金投入,贴息扶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体制创新举措,创造条件,提升产业层级,实现动能转化,扭转本地玉米产业势能不对等的现状。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新时代的征程,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鄂尔多斯市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也不例外,一定是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开辟新思维、启用新科技、谋划新动能,励精图治,做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