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撒欢,山坡上放牛,丛林间打闹,河流中嬉戏……这是印象中农村孩子的娱乐项目。其实,现在的乡村,早已是另一番场景:放学后的农村娃,有的在学习书法绘画,有的在学习舞蹈音乐,有的在学习手工制作,有的甚至在跟着老师一起做高大上的机器人……小小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了农村孩子新的“快乐天堂”。
近年来,我旗2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成,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为乡村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乡村学校少年宫首要“建得成”。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成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这不只是基础设施的差距,更多的是教育环境和氛围的差距。所以,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要动用一切力量,除靠中央或专项公益金,还应以多种形式筹措资金,确保乡村学校少年宫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确保学校设施、器材的补充更新,志愿者、辅导员的补贴和培训等。同时,还可以通过校地共建、校企共建、校馆共建等模式,建立乡村学校少年宫与企业、单位以及城市群艺团体、科技馆、博物馆等的活动衔接机制,争取获得资金、设施、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共同缓解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资金之“渴”,实现“建得成”。
乡村学校少年宫还要“留得住”。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成,还只是一个“壳”,得有丰盛的“瓤”来支撑。那些能文能武、能唱能跳、能拉能弹的老师,是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宝贵资源,是农村孩子的指导者、引路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长期良性发展亟需一批专业素养高的辅导员。乡村学校少年宫可以与慈善、捐助、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相结合,积极吸纳有专长的退休教师、社会“五老”人员以及当地文化人才、先进人物和民间艺人等担任辅导员,鼓励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激发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中。
乡村学校少年宫终要“搞得活”。乡村学校少年宫要打好特色牌,为青少年送去美好的“精神食粮”,要立足于少年宫在农村的实际,充分发掘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优势,让本地特色文化在少年宫里生根发芽,让乡村学校少年宫充满“乡土气息”。除了开展特长培训、组织文体活动,还可以走出少年宫,走在广袤的田野上,进入茂密的森林里,踏入潺潺的流水中……这样贴近生活、接地气的课堂,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优秀传统技艺的同时,传承民俗记忆,让孩子们更热爱本土文化、热爱家乡。
只有当乡村学校少年宫都“建得成”“留得住”“搞得活”,才能真真正正成为农村孩子的“快乐天堂”。那些曾经只能在田间地头释放“野性”的农村娃,就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在这里开阔视野、提升素养、塑造品格、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