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新闻总第193期 >2019-07-26编印

绿色陶瓷砖铺实金色产业路
刊发日期:2019-07-26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付银兰

    鄂尔多斯羊绒衫闻名全世界, 鄂尔多斯羊绒砖也名声鹊起。现今,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建能兴辉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色轻盈的鄂尔多斯羊绒砖正在走入千家万户。

    建能兴辉陶瓷有限公司是建能集团在2016年重新整合的高新技术陶瓷有限公司,企业致力于工业企业固体废弃料和自己的边角余料制成陶瓷研发,走绿色、环保、高质量发展道路,目前已累计投资60亿元,建成8条生产线,日产仿真通体大理石砖15000平方米。鄂尔多斯羊绒砖、硅酸钙板、透水砖的推出,标志着长江以北制作高档仿真通体大理石砖在内蒙古变为现实,对推动工业废弃物循环化改造利用以及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其实我旗有煤炭、粘土、石英沙、石灰石、芒硝等丰富的陶瓷产业资源,又有电价低、用水方便的先天条件,很适合发展陶瓷产业。过去,只是苦于没有大企业,没有先进技术,导致产业不景气。”建能兴辉陶瓷有限公司一位老工人介绍说。

    《达拉特旗地方志》表明,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旗就有了陶瓷产业。1949年全旗日用陶瓷产品年产量达3万件;1956年,在敖包梁乡组建陶瓷合作小组,有陶瓷窑14座,日用陶瓷产品量达到17.5万件;1958年,陶瓷合作小组扩大为陶瓷合作社,后又更名为“合作工厂”、“耐火砖材料厂”,主要生产耐火砖;1963年,又改为陶瓷生产合作社,耐火砖也因质量不合格停产;1980年更名为陶瓷厂,主要生产斗缸、套缸、油耳缸、江米罐、大小瓮等民用陶瓷产品,产品销往包头、呼和浩特、巴彦淖尔盟,乌兰察布盟及伊克昭盟内各地;1985年,陶瓷厂分设为敖包梁瓷厂和石匠窖瓷厂,各自独立经营核算。小作坊没有先进的生产设备,没有领先的科学技术,陶瓷业一度走下坡路。(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