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新闻总第200期 >2019-08-20编印

农民党员贾丽琴:“有我60万,就有你们60万!”
刊发日期:2019-08-20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王枝莲

 微信图片_20190819154619.jpg

    贾丽琴1999年入党宣誓时,在心底里默默地给自己多加了一句:“一定要走出贫穷,和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

    因为生她养她的家乡吉格斯太镇大红奎村一直属于贫困村,父老乡亲们过的紧巴日子,常常让她感到焦心。

    然而,贫穷还是逼迫她离开家乡,2006年她举家去往东胜谋生。经过八年打拼,丈夫包揽工程,她做过化妆品代理销售等多种业务,总算赚下了“第一桶金”。

    2014年,她说服丈夫打道回府,返乡创业。“在我们家这位女共产党员的带领下,流转了村民600亩土地,存栏400只羊,这就是回乡五年创下的全部业绩!”丈夫田志刚指着眼前的大片良田,看着身边的妻子贾丽琴,颇有些江山、美人共拥有的英雄豪气。

    600亩土地的种植结构是经过几年来反复尝试、精心调整的:140亩玉米、170亩苜蓿,是专为羊儿们解决“吃饭”问题的;170亩白葱,是颠覆传统种植、填补当地历史空白的“示范田”;120亩西瓜,是“两年收三茬”的创新“试验田”。

    当她家去年开始引进种植白葱的时候,村民们都在偷笑,认为这两口子在城里挣了些钱,回来农村也是想起一出是一出,且不说这贫瘠的土地能否长起白葱,就算长起来又去哪卖,这东西不像玉米有稳定的价格和销路,实在不行还可以存储,这白葱,咱当地人不仅不种还不爱吃,到时候怕是……

    “我们俩只要有机会就去外地考察学习,你坐在家里哪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贾丽琴夫妇一拍即合,彼此支持,“你不敢尝试,永远只能原地踏步!”

    60亩白葱栽植进地,两口子的心反倒提起来,担心种植不得法,担心水肥管理不当,担心病虫害,担心没销路。“自己拿不准就跑出去学习,要不手机上查资料找专家,现在回头看,其实也不难!”贾丽琴一再提到了学习,“只要你肯学习,这点种植技术根本不是个问题!”到了收获时节,丈夫去呼市市场走了一圈,听说这里有无污染的“处女地”上种植的白葱,就来了不少商贩,60亩白葱销售一空。当年的亩产达到了1.2万斤,每斤5毛钱,每亩除去一切成本开支3000元,纯收入3000元。

    今年,她家把白葱种植面积扩大到170亩。“无论如何,种白葱也比种大田玉米强几倍!但是村民们还是不敢尝试,认为一是成本大,二是风险大。那就只好我们俩继续示范,确实摸索出一条大家认为稳妥保险的路子再看……”贾丽琴的用心似乎不只是自己致富,还有自己的入党誓言。

    “这120亩西瓜到8月上旬已经全部出售了,马上把地翻了再种白葱,到明年6月中旬白葱上市,收了白葱再种圆菜,到深秋圆菜收获,正好能实现两年收三茬!”贾丽琴夫妇的“种植经”思维缜密、布局巧妙,把天时地利掐算利用得可丁可卯严丝合缝。

        经测算,按正常年份的正常价格,这种种植模式下的每亩西瓜纯收入800元,白葱纯收入3000元,圆菜纯收入2000元,平均每亩土地每年纯收入可达2900元。

    “如果村民种植,效益应该比这还高,因为我们家的土地是流转来的,有租金成本,种植全程都要用工,有劳务成本。”夫妻俩算了一笔账,她家今年的所有种植、养殖项目加起来,纯收入可达60万元;同时,所有的种植、养殖项目全程付出的劳务费正好也是60万元。栽葱、收葱、锄草、摘瓜,她家雇用的劳务工一天100元工资,除了本村的30多人基本成为稳定用工,还有来自周边村乃至相邻旗区的农民工,都可以从她家挣得及时兑现的劳动所得。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不是村社干部,但是从小接受了村委成员、党员父亲的教育影响,一直向往入党,向往为父老乡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的党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重大使命,那么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为先锋模范……”贾丽琴虽然身在乡村,但她的政治修养、思想境界令人敬佩。

    2017年,在她的主张下,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力图带动更多的乡亲走上产业富民的路子。她说,“虽然目前这种带动力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但只要我有肉吃,村民们就有肉吃。像今年,有我60万,就有你们6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