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201期 >2019-08-23编印

土地集约生“金” 农民从中得“福”
刊发日期:2019-08-23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韩 茹

(上接一版)龙头企业签订订单实行保底价收购,配合合作联社土地种植相关政策的申请,对种植过程全程监督,负责回收工作。以金泰禾公司为例,实现伊品公司与合作社、农户的紧密联结。由伊品公司与金泰禾签订合同,合作经营原料基地,金泰禾负责组织当地合作社、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并用土地经营权和地上收益权做质押向伊品公司进行融资,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等,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支持、过程监管、粮食回收等一体化种植的相关农业服务由伊品公司与金泰禾共同完成。金泰禾统一购买农业保险,与合作社签订委托经营合同,按合作面积向合作社发放农业生产资料,并负责整合合作社的收获机械,保证秋天粮食的统一收获,收获后的粮食送入伊品公司指定仓库,按粮食银行操作模式,收益逐级分配。

    共赢合作模式。以自然村和成片土地为单位,村民以土地入股,采取“龙头企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共赢土地合作社,种什么由大家共同议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保底+分红”的运营模式。同时,合作社配套成立内置金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和劳务合作社,其中农机合作社负责种地,内置金融合作社负责资金筹集,劳务合作社负责吸纳剩余劳动力。以树林召镇林原村共赢土地合作社运营模式为例,2018年,农户集中2190亩土地和鲜农公司以“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成立共赢土地合作社,构建蔬菜产业联合体,配套成立劳务合作社、农机合作社。林原村内置金融合作社给予资金支持,农机合作社提供农机具服务,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又以劳务合作社的形式为合作社提供劳务服务,龙头企业鲜农公司负责蔬菜的销售,镇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及鲜农公司组织农技创新团队提供技术服务。

规模经营成效显著   托起农民增收致富梦

    土地集约生“金”,农民从中得“福”,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规模经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农民通过土地合作提“收入”、入企务工拿“薪金”、入股分红“分股金”,增收渠道由原来的“靠天吃饭”转变为靠技术、租金、薪金、股金增收;同时,农户参与大田作物合作经营,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每亩投入可节省成本15—20元,作物耕种防收等全程机械化及灌溉水电费投入每亩可节省成本70—80元,亩产量约增加10%,参与合作经营农户种植纯收入较单家独户种植每亩增收约200元。

       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新型的土地生产合作,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它把农牧民在农业生产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组织起来,引导支持其组建或加入合作社,通过培育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服务、注入新动能,有效地加快了全旗农牧业产供销一体化和新时代农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标准化生产让农业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土地规模化经营区域内全面实行标准化种植,集中推广统耕统种、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节水灌溉等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手段,全面提升绿色环保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应用,从而实现节水控肥、节药增效。经初步测算,化肥亩减少施用量10—20斤,农药亩减少施用量10—20克,农用水灌溉减少10—20%,耕地地力年均提高0.5个左右等级,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1个百分点。

    规模经营在实现农业经营理念创新的同时,也实现了规模效益和品质的双提升。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加速土地规模化、标准化进程的同时,通过扶持和培育壮大一批规模效益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有利于引进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土地规模经营切切实实让生活在“米粮川”上的农牧民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2019年,我旗总结推广各类土地合作经营模式18.68万亩,其中:土地托管0.39万亩、入股分红1.16万亩、代耕代种4.58万亩、牵线搭桥8.7万亩、共赢合作3.85万亩;组建土地经营合作社81个,涉及土地9.5万亩。全旗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约13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60%以上,较2018年65.08万亩增加了69.92万亩。如今,在这片被誉为“米粮川”的热土上,农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从单干走向合作、从分散走向集约的道路,呈现出土地规模化经营不断推进,农牧民收入逐年增加的喜人局面。集约化经营开始起航,并释放出巨大生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