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208期 >2019-09-17编印

萨仁图娜拉:脱贫靠双手 幸福靠奋斗
刊发日期:2019-09-17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龙 袁 娇

  从贫困户到年收入二十多万元,吉格斯太镇大红奎村村民萨仁图娜拉彻底摘下了贫困帽,成功完成了生活的“逆袭”,成为村民们津津乐道自力更生、奋力脱贫的致富能人。

  记者在萨仁图娜拉的羊舍看到,圈养的羊群只只健壮,羊舍宽敞整洁,青储池内草料充足。喂草、观察每只羊的健康状况、清理羊圈,这些都已成为萨仁图娜拉的日常工作。

  一说起养羊的事,萨仁图娜拉顿时来了精神头儿,跟记者谈起了如何开始养羊的经过。当她有了第一笔不错的收入后,她养羊的心气就更高了,越干越满足,越干越起劲儿。现在,她家养了300多只羊,给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萨仁图娜拉说:“最初,我母亲给了我60只羊。那年,我正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给了我12000元补贴,又给了7只种羊,我就自己勤劳点把这些羊放好。人家政府还那么支持我,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好好养羊。这不,现在慢慢地发展好了,有300多只羊了。”

  萨仁图娜拉夫妻俩都是蒙古族,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收入虽然微薄,但生活安逸幸福。2015年,他们的儿子考取北京理工大学,一家人高兴之余,也为一年近2万元的学杂费犯了难。然而,让这个家庭更雪上加霜的是,这年,萨仁图娜拉的丈夫郝永明因交通意外导致左腿膝盖粉碎性骨折。面对这种情况,这个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萨仁图娜拉一个人的肩上。2016年,萨仁图娜拉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这一年,在各种惠民政策的帮扶下,萨仁图娜拉盖起了草棚、青储窖,还得到了政府为其发放的种植补贴,让她的生活有了新期盼。即便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萨仁图娜拉自己一个人一边养羊,还一边种植玉米、苜蓿近300亩,等到2016年底,就已实现稳定脱贫。

  现在,她已成功申请并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家庭牧场主”认定。虽然辛苦,但萨仁图娜拉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萨仁图娜拉说:“这几年政府给我们的补贴也不少,又给我们精神上和资金上的支持。就拿我种草来说,每亩补贴160元钱,这基本就是我的种植成本,没想到人家政府给补回来了。还有我的草棚、青储窖全是政府有补贴的,所以,贫困并不怕,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一定有回报,我们有信心过上美好生活。”

  随着郝永明逐渐康复,萨仁图娜拉夫妻俩把眼光瞄准了开饭店。于是,他们利用在运煤专线附近的房子,开了一家“永明蒙古餐厅”,一来可以靠饭店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销售自己的羊肉。自打饭店开张以来,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在这条运煤专线上,过往车辆多、客流量大,这样一年下来,饭店的纯收入也在十万元左右。

  脱贫致富的萨仁图娜拉又给自己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她想继续扩大种养殖规模,雇用当地贫困户来打工,帮助一部分贫困户在不耽误干农活儿的同时,利用闲暇时间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萨仁图娜拉说:“我现在已经稳定脱贫了。以后,我想带动家乡父老乡亲和附近的贫苦户,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早点过上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