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209期 >2019-09-20编印

“城”载幸福
刊发日期:2019-09-20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石玉森 高娃 李慧龙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旗牢固树立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理念,坚持科学规划与开发建设并举、管理提升与形象建设同步,着力抓统筹、补短板、强基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承载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了由“脏、乱、差”的“邋遢旗”向“绿、精、美”的“品质城”华丽蝶变。

  “上房瞭一瞭,瞭见树林召,满城绿荫满城花,红日照树梢。”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这首流传在我旗的古老本土民歌表达的主题有了新内涵,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正在亲历和见证这座城市发生日新月异的新变化。

  今天的树林召美景在让人点赞的同时,背后却是其难以割舍的沉重历史包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树林召留给人的印象是贫瘠与荒凉,封闭与落后。“一座白塔,几排土房,几条小路,零星树木”就是老树林召的真实写照。当时的树林召没有油路,也没有高楼大厦,当时旗政府楼是树林召最醒目的建筑标志。

  居民马二色令说:“五几年树林召街上万泰兴到永来成都是沙路,永来成南边有个白塔,挺旧的,有些歪脖子榆树。现在,树林召多好,改革开放以后,树林召楼房也多了,路也修好了,公园广场多了,老年人锻炼的场所也多了,有白塔广场、市政广场、双骏公园等,城市建设可变好了。”

  居民张仲义是1981年从包头调来树林召的,他说:“当时包头到达旗街上就有一条公路,可窄了,1982-1983年的时候开始修建的树林召大街,我参与了树林召大街的建设。随着时光的推移,树林召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路纵横,车流量特别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旗城市建设规模小、档次低、服务功能差,承载能力弱,很难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旗委、政府坚持“人本化”原则,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矛盾,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城镇化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在“补欠提质”中赶超先进。城市发展空间在“拉大扩容”中拓展。城市面貌在力求特色中有了明显改观。

  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我旗按照城乡均衡协调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在“创”字上寻突破,在“建”字上求创新,在“管”字上促长效,在“绿”字上下工夫,在“净”字上抓落实,推动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旗牢固树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按照“收缩限扩”的总体思路,全面加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在“精”字上做文章,在“优”字上下功夫,在“细”字上求突破,不断提升“美丽达拉特”的形象、品质与内涵。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突出“多规”融合,完成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和控规审批,编制城市空间发展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棚户区改造策划、主街道街景设计。以项目完善城市功能,通过集中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有效增强了城市综合承载和公共服务能力。以棚改改善城市面貌,通过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企业开发、原址改造提升和棚改征收等方式,实施南园街、市政广场、兴盛园、化肥厂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推动民生大改善,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以管理提升城市内涵,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主体作用,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把文明创建和打造“四型”街道、“三好”社区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网格化、智能化,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有效改变了城区脏乱差问题,营造出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人居环境,先后被评为 “自治区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

  截至2018年,树林召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6.6%。市政道路总长达到169.4公里,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1190.88公顷,绿地率39.92%,城市绿化率达到42.3%,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9平方米。建成各类公园8处,游园、广场7处,口袋公园10处。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3%,城市气化率达到78.2%,污水处理率达到92.9%。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5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