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新闻总第217期 >2019-10-25编印

在这片土地上
——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达拉特旗发展巡礼
刊发日期:2019-10-25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郭小青

微信图片_20191024093120.jpg

    在内蒙古的版图上,达拉特,是母亲河臂弯里的一方沃土,是呼包鄂经济带上的一抹亮色。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达拉特旗历经了由落后走向进步、贫穷走向富裕、封闭走向开放的沧桑巨变。从传统农业“一枝独秀”到产业集群次第花开,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到商贾云集的繁华盛景,从“海海漫漫米粮川”到“北纬40度、黄河几字湾”健康、安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从沙进人退的“黄龙”肆虐到“金沙、蓝海、绿洲”沙漠经济先导区的宏伟构筑……达拉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和辉煌,铸就了无数光荣和梦想!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沿河三百里沃野平畴,丰饶而美丽。仿佛一条灵动舒展的绿色长卷,任由时代的如椽大笔,尽情写意;又仿佛一首浅吟低唱的历史长歌,牵动着游子们的缕缕乡愁。

    从东沿滩一个叫石匠圪梁的村庄走出去的本土女作家张秀,创作了《故乡的原风景》系列散文,她将乡里乡亲、风情风物以写实文字娓娓道来,唤起人们对村庄变迁的时代记忆。她笔下的那口老井、那盏煤油灯和那条曲曲弯弯的泥土路,都已成为旧时代的乡村符号,镌刻在流转的时光里。如今,她的家乡白泥井已变模样。父老乡亲们放下了手中的犁耧锄耙,机械化全托管使他们不再为春种秋收而奔忙;全镇18万亩耕地七成以上实行土地流转,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种植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迈进;电商“红娘”成了乡间“新宠”,助推果蔬、小杂粮和地标性农特产品出村进城,饮誉四方;“四好农村路”联南通北,阡陌绘锦绣,处处是通途;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小康电”“放心电”点亮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行动、生态移民工程,如春风化雨,让农牧民感受新天地,享受新生活。金秋“丰收节”,欢庆幸福年!丰收,不仅写在大地上,也写在农牧民的笑脸上。

    走遍乡野田间,写不尽故土情长,张秀在《七笔勾·美丽乡村》中写到:

    乡下漫游,田园家舍看不够。

    亲访新农村,人在画中走。

    四季迷人景,村居披锦绣。

    风貌除旧,拍客留影赞不休,

    因此上 把那穷乡僻壤一笔勾。

    ……

    这是对故乡图景的真情记录,是乡土情怀的深沉表达。在70年的岁月底片上,从刀耕火种的粗放耕作到现代化“无人机”登场的精准农业,从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这是一个乡村成长变迁的长轴画卷,这是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缩影,这是一个时代兴农富民的宏大叙事!

    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亿万斯年的自然演化积累,给了它丰厚的蕴藏:煤炭、芒硝、石英砂、铀矿床……其中,探明煤炭储量120亿吨,预测储量322亿吨。从建国之初零星的小煤窑到今天一座座大型高标准煤矿,从挖煤卖炭、低头索取有限资源到绿色生产、向前探寻无限可能,与煤有关的创新故事每天都在这里发生。

    三垧梁工业园区,人文环境大气疏朗,现代开放。2008年,它从一片荒芜之地脱茧而出,十年磨一剑,已成为“内蒙古工业十强开发区”“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园区”。

    有位活跃在企业一线的山东汉子叫易香发,他和第一批进驻园区的建设者们一道,亲历了这块80平方公里的土地从初期建设到壮大崛起的发展过程,也见证了近两年一批又一批大项目集中开工落地的“达拉特速度”。他所在的兖州煤业内蒙古荣信化工公司,正在建设年产40万吨煤制乙二醇及30万吨聚甲氧基二甲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着力打造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业界标杆。园区内,以煤电铝、化工、建材、新材料、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及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抱团发展,快速壮大。这片寸土寸金的财富地,让人们对达拉特未来的工业文明充满了想象和期盼。一大批胸怀大志的创业者和建设工人们从不同的地域而来,沐浴在“友善达拉特”的阳光雨露中,释放出创新创业的活力,以匠心精神致敬时代,回报这一方厚土深情。像易香发一样,他们从最初的“身在异乡为异客”到后来个个都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达拉特,已然成了他们心中的故乡。达拉特从人文、政务、法治、市场、政策、要素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一站式”高效服务和一系列亲商安商敬商政策,为八方客商提供了“海阔凭鱼跃”的创业氛围和发展空间,先后有百余家企业纷至沓来,120多个高新项目落地生根,80多条生产线建成投运。2018年,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0亿元!这是众手扶持的厚重回响,这是同心聚力的强音律动!70年间,达拉特已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旗跃升为“全国工业百强旗县”。逐梦大工业,奋进新时代!

    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绿色是“多彩达拉特·亮丽黄河湾”的底色。绿色,是生态,是生活,是信仰,更是发展。

    2017年9月,参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的多国人士走进银肯塔拉沙漠,宏阔雄奇的大漠风光在他们的镜头中定格:一片会唱歌的沙子、一幅盈满绿意的画卷、一串沙漠旅游的人文符号、一种治沙富沙的生态样本……在全球防治荒漠化的里程碑上,他们记住了一个名字:达拉特!

    2018年7月,中央主流媒体采访团走进库布其沙漠,全方位采写传播库布其治理成果、典型经验和时代精神,将库布其防沙治沙的生态模式和中国智慧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分享给世界!

    迤逦绵延的库布其沙漠,犹如一部丰厚的长卷,书写着这片土地沧海桑田的生态变迁。从“鸟飞绝”“人踪灭”的苍凉到乔灌草丛生的盛景,从沙逼人走的凄切到游人如织的纷繁,凝聚着达拉特几代人锲而不舍的拓荒精神。在近半个世纪与风沙的抗争中,众手播绿,同心治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全旗造林保存面积达到368万亩,库布其沙漠锁边林带450万亩,森林覆盖率28.9%,植被覆盖率达78.8%。湿地总面积2.6万公顷。这些数字催生了秀色,烙满了故事,温润了岁月,延伸着未来……

    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这中间有许多发展中的生态欠账。“美丽达拉特”建设,就是要做好生态修复的“加法”、节能减排的“减法”、绿色循环发展的“乘法”和根治环境问题的“除法”, 以“大色调”“高颜值”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添彩!(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