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响沙总第222期 >2019-11-12编印

戏说我家的手艺行当
刊发日期:2019-11-12 阅读次数: 作者:张国柱

图片一.jpg

图片二.jpg

    俗话说:一技傍身,生活无忧。我母亲是那几年咱树林召周围很出名的毯匠。

    1971年达旗二轻局成立地毯厂的时候,母亲作为第一批生产工人参加工作,去伊旗学习三个月,回来后从此开始了自己29年的“匠人”生涯(期间当过几年车间主任)。由于母亲有手艺,我们全家受益,虽然没有因工而富,却也生活无忧。

    1985年,我21岁,我也不知道当时父母亲出于什么考虑,本来上班就很忙、很累,又利用家里的一个单间,立起了地毯架,在家里开始织地毯,对外销售。后来我自己思谋,可能是父母感到子女们都大了,尤其是她的那个大小子我年龄也大了,长相一般又没甚出息,咋介也得给张罗个媳妇儿了,需要钱的时侯来了,所以在家里开起了小作坊。母亲自己织了一年,每天加班加点,一直敲腾到半夜,效益很好,定做毯子的人挺多,于是第二年又立起了两副毯架,总共三副架子,开始了带徒、雇人生产。

    毯房从85年成立,到2000年停产,父亲负责记账核算、描图、买毛线送货等,我们姊妹们也一有空就帮着倒线、绕线等,虽然辛苦,但是对于我们家生活质量的改善,特别是对我们各自念书、成家立业,尤其是在我的“包办婚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这句话所指的是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我感觉具体到一个家族、一个家庭这句话也适用,就我们这个家族来说,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所知道的从我的老爷爷开始,可能是对一代又一代“修理地球”的职业感觉有点太过稳当,就做起了皮匠手艺,收租子、雇短工,当时的生活在方周二围确实过得洋洋逛逛。到了我爷爷这代,并没有子承父业,而是摆脱了累、呛、苦的皮匠手艺,纳帮子上鞋底,从事起了更“体面”的订鞋行当,打我记事起,并没有因为我爷爷是手艺人而很有钱,生活一直平平淡淡,也没咋富过。到了我父亲,由于小时候读过书,算盘子也拔拉得利索,在当时也算是很有文化的人,就顺理成章一直在行政单位工作,但没有脱离“农”字,从事了一辈子农业技术工作。

    我老爷爷是皮匠,我爷爷是订鞋匠,我母亲是砍毯匠,我虽然没做过多少营生,但人们都说我——做甚也是个“二揽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