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新闻总第230期 >2019-12-10编印

从“一盆水一碗沙”到“四盆水一杯沙”
刊发日期:2019-12-10 阅读次数: 作者:鄂尔多斯日报记者 孟瑞林 马利军 贺龙

2019120901B_pdf.jpg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

    “1989年突发的‘7·21’洪水与2016年‘8·19’山洪进行比较,前者是降了一盆水、输入黄河一大碗沙,后者则是降了四盆雨、输入黄河却是一小杯沙。”站在河洛图小流域治理项目区,谈起水沙关系今夕变化,张云飞给予了形象的比喻。

    1970年出生的张云飞是达拉特旗水利局副局长,和水土保持工作打了半辈子交道,对两次山洪的数据,至今仍记忆犹新、耳熟能详。

    他清楚地记得,1989年7月21日突发洪水,当时暴雨中心监测128毫米,黄河入口处的西北沟洪峰流量达到了6964每立方米、含沙量达到1550公斤/每立方米;2016年8月19日那场洪水,暴雨中心监测406毫米,西北沟洪峰流量仅达到3000每立方米、含沙量减少至195公斤/每立方米。

    “打鱼划划渡口船,鱼米之乡大树湾,吉格斯太到乌兰,海海漫漫米粮川。”这首早已广为流传的小调描绘的是达拉特旗北部黄河冲积平原的“二份滩”,而全旗的地貌是“五梁三沙二份滩,南山中沙北平原”,特别是“五梁”部分地区因水土流失严重,却面对着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现实,选择移民搬迁更是无奈之举。

    达拉特旗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境内有10条季节性山洪沟,俗称“十大孔兑”,均为黄河一级支流,总流域面积7385.5平方公里,呈东西排列,由南向北,纵贯库布其沙漠,直通黄河,多年来年平均向黄河输沙达2711万吨。

    黄河难治,根在泥沙。黄河达拉特旗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

    今年52岁的树林召镇河洛图村村民苗侯玉回忆,20年前,这里是“山是和尚头,有沟没水流”。村南边就是罕台川,往往一场大雨就能引发山洪。

    “当时我家的地是‘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每逢下雨,山里就让滚落的红泥淤积满了,毛驴车都赶不到地里。”苗侯玉感慨道。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达拉特旗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把黄河流域治理和保护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和担当,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项目带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围绕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建设的理念,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