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244期 >2020-04-24编印

树林召镇: 创新合作化造林模式 绿了荒山 富了百姓
刊发日期:2020-04-24 阅读次数: 作者:通讯员 刘博男

微信0.jpg

又到了春天植树季,走在梁外丘陵山区,人们可以看到道路两旁一批批种树人忙碌的身影和浇水车往来穿梭,这是梁外地区农民自己的造林队伍。树林召镇7个村的合作社270多人、8台机械同时开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210国道两侧753亩空地上4.5万株树苗焕发出勃勃生机;耳字壕村等地1.5万亩沙棘纵横成林,成为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模式创新  发动群众参与是关键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树都是村里的合作社组织农民种的。过去种树是由主管部门以招标的形式承包给绿化公司,村委会和村民都很少参与,造林交付验收后,由于缺乏养护,加上梁外地区常年干旱,护林员的管护面积过大,照顾不到,树木的成活率不高。

树林召镇在考察了山西大宁等地的造林经验后,结合梁外地区环境、气候特点,创新提出了“合作造林”模式,在镇里成立生态建设服务中心,下设项目规划办、资金管理办、项目监管办。其中项目规划办负责科学安排全镇林业产业布局、积极争取林业项目、承接国家造林任务并拟定具体实施办法;资金管理办负责引导各村成立村集体性质的生态绿化合作社,对接林业部门、造林合作社等,落实造林资金和各项补贴资金;项目监管办负责对合作社造林成效进行监管,配合相关部门对造林成果进行验收,对实施绿化后的林地后期管护情况和领取退耕还林、禁牧补贴的林地草场现状进行监管。引导各村成立村集体性质的生态绿化合作社,不仅让梁外贫瘠荒山绿起来,还增加了当地农牧民务工收入、护林收入和经济林收益,让梁外贫困群众富起来,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成果共享  农民又多一份收入


树林召镇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多次组织人员下村社宣传动员,召开社员会为村“两委”和群众讲解合作造林的模式和效益,解答村民提出的造林款给付等问题,大家逐渐对这样的造林模式有了认识。镇里趁热打铁,植树季一到,马上与林业局协调,争取到210国道两侧700多亩的绿化任务,交给所在村的造林合作社。由于春耕还没到,村里有的是劳动力,大伙挥锹抡镐,干得热火朝天。

幼林都有大约三年的缓苗期,为确保造林成果稳定,造林款分三年支付,当年验收合格后支付工程款的40%,第二年支付30%,第三年付清尾款。新造林交付使用后,树随地走,林地、林权不变,林地产生的经济效益归农民,政府购买的是造林成果。

按照合同约定,今年年底验收合格后,合作社就能拿到造林款,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不但可以拿到工资,还能拿到分红。村民就住在当地,随时可以照看树木,及时浇灌,防止牲畜啃食。


全面推广  绿水青山指日可待


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更多的村民表示希望加入合作社,参与植树造林。近期树林召镇计划在林原村、田家营子村、树林召村村庄主干道栽种4862株山桃、金叶榆、樟子松等景观树种,扮靓美丽乡村。耳字壕村500亩、哈什拉村200亩全旗义务植树基地已经建设完毕,马上投入使用。

生态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绿了这片山,合作社又会带着人员、机械和经验转战下一片荒山,相信动员起群众的力量,建好绿水青山,就一定能创造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