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258期 >2020-06-16编印

硕士村支书倾心为民奔富路
刊发日期:2020-06-16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通讯员 张玉福

硕.jpg

田茂(左五)与村民交谈


初夏的达拉滩,风景如画。

踏上白泥井镇七份子村的土地,便立刻被这里的美丽所吸引:一条条笔直的乡间村道,一堰堰油绿的灌溉农田,一座座白墙灰瓦的民居,一排排葱绿茂盛的杨柳……构成一幅生气勃勃的美丽乡村新景象。

说起近两年七份子村的新变化,村民们都说从旗里来的硕士研究生村支书——田茂功不可没。那是2018年初春,32岁的田茂响应旗委政府鼓励吸引优秀人才回嘎查村任职创业的号召,从旗委办公室脱产下到白泥井镇七份子村担任村支部书记。村民们最想知道的,是这些进村履职的干部们,到底要干什么?最想看到的,是他们在干什么?七份子村的乡亲们,看着下派干部和村两委的人接连几天走村串户,这家出那家进,几乎把全村的田坎地埂走遍了,把全村家家户户访遍了。过去好几天了,终于等到召开村民大会。

平时村里开会,稀稀拉拉,很难把留守在家的人全都聚到一起。下派干部进村之后,真是一反常态。不但动作快,人也来得多,都想来看看“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这台戏怎么唱,都想来见识见识这个硕士研究生村支书的功夫如何。田茂第一句话说:“我们不是来走形式的,是来干实事的。干什么呢?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在热烈鼓掌的同时,也有人议论:“说得轻巧,一个白面书生在村里当领导,行吗?”田茂接过话:“就因为农村更需要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我们才来带领大家一起干。不干怎么改变得了面貌?”又有人问:“你改变得了吗,你带了多少钱?”“光靠我一个人,肯定改变不了,必须大家一起来改变。要问我带了多少钱?不多,我个人吃饭绰绰有余。我可以告诉大家,所有下派干部,没有哪一个人是背着钞票、带着物资进村来的。但是,国家有政策,政府有措施,群众有办法!”有人抬杠戏言:“闹了半天,还是要靠我们这些农民?”田茂笑了笑:“所谓扶贫,故名思议,就是大家伸手出力,把贫困户扶起来。既然把你扶起来了,你也得稳稳当当地站着呀,我们总不能一直把你扶着不松手啊!再说了,虽然现在可以勉强过日子,我们的后辈儿孙呢,就这么世世代代穷下去吗?”在场的人沉默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田茂同其他村干部一起,对七份子村进行了细细解读,为的是给七份子村开出精准扶贫的好方子。田茂与村两委干部的对接与磨合,一切都在进行中。无论对接的双方有多大差异,目标是一致的。这场对接,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智慧与力量的整合。慢慢地,村里的人们发现,“这个小伙不简单”。

七份子村有14个生产合作社,1910户4366人,常住1023户2699人。过去多少年来,这里的家家户户都是人畜混住一个院落,到处都是牲畜粪便和柴草,刮风垃圾满天飞,下雨臭水遍地流。2018年,在镇党委的支持下,田茂在七份子村开展了“一网三化”(管理网格化、源头减量化、处置无害化、回收资源化)村庄环境治理模式。将全村保洁区域以社为单位划分为1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2名贫困户担任保洁员,负责清理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并做好宣传动员监督农户工作,农户负责自家室内和房前屋后的保洁。保洁员工资由村民和村委会共同承担,村民每户每年交50元、每个人再加20元的保洁费,存在村委会的账户上,村委会匹配同等数额的费用,如果没有因自家卫生不合格受到处罚,第二年就不用再缴纳保洁费。利用这个奖惩办法进行处罚,同时在村民红黑榜上公布,这些不良习惯慢慢得到扭转。今年64岁的贺五板,家里平常只有老两口,2019年种了30多亩玉米,收入3万余元。老贺说,儿女都已成家另过,我们老两口现在钱够花、没负担,交这么点儿保洁费就能换来干净整洁的环境,真是值了!

如何让村里的贫困户“腰杆子硬,兜里有钱”是田茂一直思考的问题。他说,要从观念上改变贫困户被动接受的思想,激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再给他们提供就业平台,让自己“造血”。

今年59岁的刘交其因病欠债,2016年被确定为贫困户,2018年他被聘为七份子村南社的保洁员,负责社里公共区域的卫生打扫,每年7200元工资。他说,这点活不算什么,每天早起一会儿、晚睡一会儿就干完了,也不耽误地里的营生。今年64岁的张增来也是个贫困户,他负责全村可燃垃圾的运送和处理,他印了一些名片发放给村民,谁家的“可燃”垃圾桶满了,就给他打个电话,他上门收到处理站进行处理,仅这项工作每年就能给他带来3万元的收入。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提升贫困群众生活质量的最直接途径。近两年来,田茂带领两委班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10个社实施了自来水改造工程;为14个社打灌溉深井39眼,解决1.2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为7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对2户贫困户房屋进行维修;建成4处社级党群服务中心;实施266户户改厕工程;建成无害化垃圾处理站1处,配备706套分类垃圾箱;安装64盏太阳能路灯,惠及全村36户、77名贫困人口,极大地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

让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实现抱团取暖、一体发展,是降低农业风险、提升农业效益、带动贫困农户长久增收高质量脱贫的有效途径。田茂瞄准“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产业联合体模式,立足本村玉米、番茄、甜菜等主导产业,和镇村干部积极协调引进龙头企业,启动运行了停产多年的番茄加工厂,并依托合作社带动七份子及周边农户(贫困户)种植番茄5000余亩,形成了番茄产业联合体,2019年番茄亩产收益较大田玉米实现了翻番。同时依托本土龙头企业金泰禾公司,以及引进骑士乳业公司组建玉米和甜菜产业联合体,实现产业联合体对贫困户基本全覆盖,把贫困户有效地嵌入了产业链条,形成了稳定的扶贫、带贫增收机制。得力的扶贫措施换来了骄人的脱贫业绩,目前全村36户77名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

从2018年开始,田茂构建村级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党支部书记担任村级网格长,支委委员担任网格监督员,推选优秀党小组长和党员担任社级网格员和信息员,将党员活动融入到网格化管理中,建立“纵横到边、覆盖全面、功能互补”的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真正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作用。推行“党建+脱贫攻坚”模式。积极构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龙头企业流转整合土地打造产业扶贫种植基地,并吸收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基地,雇用合作社和贫困户进行经营管理,企业年底负责统一收购销售。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得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实现稳定脱贫增收。依托该模式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近两年来,田茂积极谋划运作,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和培育增量资产大力提升村集体经济质量效益。整合300余亩集体土地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流转,平均年收益10万元以上;利用本村闲置旧村委会以固定资产入股的方式与外出能人联合创办1家劳务服务公司,每年按比例上交村集体利润分红,同时带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就业增收;争取扶贫资金建成农贸市场1处,通过对外租赁和为农产品交易提供中介服务,年保底收入4万元以上,村集体每年拿出20%收益用于扶持贫困户;整合25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和5万元村集体资金,入股种养合作社进行定额分红,村集体每年拿出一部分收益用于发放没有稳定脱贫的贫困户。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6.7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和扶贫公益性项目1.5万元,不断增强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和带贫减贫防贫能力,实现了集体经济增效、贫困户增收。

为了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探索向农户收取环境卫生管理费,面对反对声、质疑声,田茂带领两委一班人顶住层层压力,历经3个月向全村常住及外出户收取9万元环境卫生费,收缴率达到85%,极大地激发了村民整治环境卫生激情。白泥井镇党委书记赵瑞东说:“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却串联起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也展现了这位年轻支书的使命与担当。”

漫步在村里的水泥大道上,举目远眺,田成方,树成行,路面笔直,四通八达,错落有致的白墙灰瓦或白墙红瓦民居镶嵌在绿油油的田园中,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白泥井镇镇长娜木汗说:“田茂出手不凡,他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来了不少好思路、好举措,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