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四喜忙着给羊添草料
夏日的正午,没有一丝风,火辣辣的太阳直直地照射着山川大地,炙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树林召镇哈什拉村50岁的脱贫户刘四喜,顶着烈日浇完山头上最后几棵松树后,开着水罐车急匆匆地回到家中。车一熄火,刘四喜顾不上喝口水,赶紧跑到屋后,为自家的一群羊添水加料。羊儿或在水盆中咕噜噜喝水,或在羊槽中噌噌啃食青草,不时发出“咩咩”的叫声。
“这群羊可是我家的‘宝贝疙瘩’,是我们全家人生活的希望,旗供销社委托驻村干部已经和我家签订了《贫困户农畜产品包销协议》,我家养的这些羊全部由旗供销社负责收购,不用担心市场行情不好,也不用担心卖不了。我要好好精心饲养它们,争取秋天的时候卖个好价钱!”刘四喜高兴地说。
刘四喜所在的哈什拉村,地处我旗梁外地区,经常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且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业基本上“靠天吃饭”。刘四喜虽然在党的扶贫政策帮扶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下,于2014年底就脱了贫,但因自然条件限制,种植业一直发展得不景气,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20年6月前,哈什拉村再次干旱少雨,土地迟迟不能开犁播种,让生活本就困难的刘四喜焦虑万分。
就在刘四喜无助无奈的时候,驻村干部找到了他,告诉他旗政府出台了贫困户农畜产品包销政策,只要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旗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签订《贫困户农畜产品包销协议》,自家所产的农畜产品全部由旗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上门回收销售,贫困户无需担心销路,只管放心种养。发展种植业无望,那就发展养殖业,驻村干部向他建议。
对,就发展养殖业,家里本来就养着8只羊,现在政府又负责回收,何不借机扩大规模呢!刘四喜心中暗自盘算,高兴地让驻村干部帮他在《贫困户农畜产品包销协议》上签了字。随后,驻村干部帮刘四喜争取到3万元扶贫小额贷款,他用1.5万元购买了16只母羊进行繁育。如今已产羔11只,总数已达35只。
“自从签订了《贫困户农畜产品包销协议》,我的心里踏实多了,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政府这么帮扶我,我自己也得努力往前走了,反正不用担心销路,我计划最近还要买20只羊、2头猪,继续努力把养殖业做大!”刘四喜说。
产业是脱贫致富的重要法宝,但发展产业必须要有市场,而贫困群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往往不强,一些优质农畜产品经常卖不出去或卖不上好价钱,导致产业发展效益不高,甚至会赔本,给他们带来重大的打击和损失。
今年以来,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保障贫困群众的产业能够稳定发展,我旗广泛开展消费扶贫,积极引导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工矿企业等,在保证产品价格的基础上,大力购买贫困户农畜产品,并与旗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等相关单位部门签订农畜产品购买协议。销路得到保障后,旗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又与全旗贫困户签订《贫困户农畜产品包销协议》。如此一来,既保证了贫困户生产的农畜产品能够卖得出卖得好,又确保了企业等订购方能够买到绿色优质的好产品,真正做到了卖有保障、买有所值,买卖双方都踏实放心、满意高兴。截至目前,旗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已经与285户贫困户签订了包销协议,现仍在签订中。
王爱召镇杨家圪堵村的刘永清于2016年初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通过发展种植业顺利脱贫。此后,他家玉米种植面积一直为117亩,其中77亩是承包村民的。2020年,当驻村干部找他签《贫困户农畜产品包销协议》时,刘永清当即签了字,奋斗的激情也被点燃。“政府负责上门收购销售产品,价格还比市场高,不能在原地打转了,我要扩大种植规模!”说干就干,随后,他与同是脱贫户的二哥共同承包170亩土地种植了玉米,每家平均85亩。加上过去的117亩,刘永清家的种植业一下子发展到202亩。
种的地多了,刘永清和妻子虽然比过去更辛苦,但他们的心情却更好了,干劲也更足了。夜里的一场风,把他家玉米地里的一些地膜吹了起来。次日一大早,夫妻二人就急切地到地里重新覆土压膜,到了中午也顾不上歇会儿。“既然政府帮助销售,我自己也扩大了规模,就要辛苦点好好经营管理,到了秋天才能有个好收成,日子才会更有奔头!”刘永清边干活边说。
包销协议握手里,产业发展添活力。与刘四喜、刘永清一样,《贫困户农畜产品包销协议》的签订,让贫困户们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底气更强了,产业扶贫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越开越旺,不断装点着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