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不仅是村庄环境的变化、经济收入的提高,更是村民素质的提升、民风乡风的净化。”田茂欣慰地说。
为了让“美丽乡村”既要“美于形”,又要“丽于内”,白泥井镇以文惠民、以文富民,让文明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乡土、滋养乡情,“阳光365”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白泥井社区投入运营、道劳窑子村老油坊被列入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位于白泥井新村的山海民俗馆对大众免费开放……8个行政村和10个自然村都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在乡村田野搭起了孕育农村好风尚的新舞台。
村貌之变、文化传承、理念更新,这些交错纷呈的密集转变,以最直观的方式重新界定出截然不同的乡村生活,见证着美丽乡村建设拔节生长的缤纷过程。在白泥井镇,这已经不仅是某一个村的样子,而是普遍的面貌,一个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熠熠生辉,让美丽乡村不但有了颜值,更有了气质。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高收入人群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蕴藏在每个乡村和每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
盛夏的阳光,洒落在侯家营子村的一座农家院落里。不服输的魏飞用左手抓住铁栏杆,吃力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开始了一天的康复锻炼。
妻子马俊丽在自家的院里院外忙个不停,打理着长势喜人的瓜果蔬菜、饲喂家禽和牲畜……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走入魏飞家中,屋里窗明几净、整洁有序,一切都被打理得井井有条,村支书石根小从外抱回来一颗大西瓜和几个小香瓜,笑着说道:“这是我们的特产,大家尝个鲜。”
马俊丽顺手接了过去,在厨房手起刀落、三下五除二,两盘黑籽红瓤的西瓜和散发着浓郁芳香的香瓜便呈现在大家眼前,她热情地招呼着访客们品尝。
从眉角向下到嘴角上扬,她家墙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白卡,记录着生活的变化。
魏飞,家庭人口3人,他因脑干出血,导致半身瘫痪,2017年底被识别为贫困户,家中经济来源较少,地里劳作和日常生活全凭妻子维系。2019年,在政府产业扶持资金的支持和驻村工作队精准帮扶下,他家在年底脱了贫。
“针对人均收入不高的贫困户和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低收入户等重点人群,我镇构建起‘防贫、减贫、济贫’三道防线,积极探索实施‘五抓一带’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和‘家族互助、邻里互帮、网格抱团’三种帮扶模式,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有效衔接起来,全力做好从‘打赢’向‘打好’转变这篇文章。”赵瑞东说。
“在党的好政策扶持下,现在养羊15只、猪3口、鸡50多只。今年,又有了石书记他们的‘八帮一’照顾,我不用在土地上操劳了,可以专心搞养殖和帮助丈夫康复身体。另外,镇里为了增加我家的收入,还给我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每月有880元的固定收入。”马俊丽给我们一项一项算收入账,年底纯收入在4万元应该没有问题。
马俊丽所说的“八帮一”,其实就是“邻里互帮”模式。石根小等8户富裕户+魏飞,石根小负责统筹协调和对接合作企业,形成了一个小型“产业联合体”。
“邻里有困难了,大家伸手帮一把,不能让他家掉了队,这也是大家共同的心愿。”石根小说,今年与甘肃省马铃薯研究所和新天绿公司合作,保底订单种植马铃薯,他家以10亩土地入股,不需要投入一分钱,所有的种植费用全部由其他8家种植户平均承担,收获后按照比例进行分红,每亩纯利润保守预算在1000元以上。
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企业的龙头带动和邻里的结对帮扶,让魏飞一家人看到了新的希望。“现在,我暂时还靠轮椅走路,但我一定会重新站起来,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政府以及大家对我的关怀与帮助。”45岁的魏飞信心满满。
“规模经营降成本,农业科技增收入,‘一增一减’体现出现代农业的提质增效。”赵瑞东说,现代农业,不仅是数量农业,更是质量农业;不仅要提供“大路货”,更要生产农业精品,全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按正常年景估算,今年年底下来,纯收入破百万元是有把握的。”看着地里长势喜人的番茄,七份子村村民刘文其说。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满脸汗水但充满干劲,敢言纯收入上百万的汉子几年前是村里的一位贫困户。2001年,一场意外车祸让在外跑运输的刘文其躺在了病榻之上,这一躺就是十几年,一家人失去了主要生活来源,逐渐陷入贫困之境。
2016年,刘文其被识别为贫困户,重新站起来的他,彻底打消了跑外的念头,安心在家种地。
短短的几年内,头脑灵活,善于在实践中摸索的他,很快成为了一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绿领”农民,完成了“能种地”到“会种地”的转变。去年,通过承包土地与鄂尔多斯磊满农牧业有限公司合作种植番茄,收益十几万元。
“今年,又与企业合作种了640亩番茄,企业负责提供生产资料,我负责田间管理,他要产品,我要保底订单收益。”58岁的刘文其笑着说,另外,我个人还种了40亩有机青储玉米、30亩小麦、24亩西瓜,因地制宜,以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党的十九大以来,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如阳光般洒满希望的田野,乡间田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齐头迸发,从农村职业经理人到土地入股的“农股东”、从“网红”推销员到操作农业无人机的“飞手”……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新职业、新“农人”在白泥井地区遍地开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轮廓在四野八乡初显,城市和农村也在互动中走向同频共生。
“乡村振兴,我们必须动起来、干起来、跑起来,奋力争先。”赵瑞东说,白泥井要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坚决打赢必胜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歌!
(转自《鄂尔多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