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清晨,阳光洒满房间。于世俊和老伴儿早早穿戴整齐,收拾干净房间,端坐在沙发上,仿佛在等待什么人的到来……不一会儿,吉格斯太镇的干部手捧着鲜花来了,“这是您的抗美援朝纪念章还有鲜花,我给您送来了!”原来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家,是一位16岁就参军的沙场老兵。那枚闪闪发光的纪念章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31年,于世俊出生在山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他在吉格斯太镇工作生活了几十年,是一名普通的大夫。他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他曾是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救治伤员的白衣战士。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人民解放战争。1947年,16岁的于世俊在读书,但他的心思早飞到了那片他从未到过的土地上。正好解放军到学校招募军人,于世俊便瞒着父母毅然选择参军入伍,先后参加了解放绥远、包头等战役,后追随谭善和转战西南,参与康藏铁路、成渝铁路建设。1952年,于世俊随谭善和赴朝鲜战场,完成了繁重的医疗救治和交通保障任务,1953年8月回国。
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黄继光》《邱少云》《上甘岭》等连环画,读着《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战场上的他们,有爱、有敬慕,更多的是深深的感念。第一眼见到于世俊,只觉得他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不善言辞,“于大爷,听说您上过朝鲜战场,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朝鲜,英雄……老人分明听到这几个字眼,身子有些抖动,眼里出现了家人少见的神采。原来,今年90岁高龄的于世俊已患阿尔茨海默病多年,虽被儿女们细心照顾着,但是他那段参军的记忆也随着战火一同逝去了。关于老人的信息,几乎都是从他的儿女口中得知的,儿女们在说到自己老父亲参军事情的时候,眼里流露出来的是对一个父亲、一个军人的爱戴与敬仰之情。
1957年,于世俊转业到白泥井镇供销社。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于世俊在白泥井镇卫生院展示了自己精良的医技,随后便被调到了吉格斯太镇卫生院。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可以说,于世俊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医务工作者的岗位。当时作为医务兵,于世俊见多了战场上的生与死,后来,他经常教育子女,“当年我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没有看到新中国,没有感受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活,我能从朝鲜战场活着回来,能亲眼看到祖国一天天强大,相比于牺牲的战友,已经足够幸运了,我们要知足。”他的女儿也骄傲地告诉我们,自己正是因为受了父亲的影响,选择了从医,现在在镇卫生院工作。
在我们与于世俊女儿交谈过程中,于老一直正襟危坐,虽不言语,但他那坚毅的眼神似乎也在向我们诉说着他的过去,从解放战争到朝鲜战场,再到地方转业,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份赤子情怀、军人本色,是“最可爱的人”身上闪耀的那份英雄气概。
2020年,抗美援朝70周年。在和平年代的风和雨顺里再去回首那些战火硝烟,隔着70年的时空,这段历史依然厚重沧桑、荡气回肠。这一年,于世俊90岁。他又向我们敬起了军礼,那段岁月仿佛就在眼前......
笔者感言:
向英雄致敬!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无数先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大批英雄,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舍生忘死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把胜利写在用鲜血染红的战旗上,把英雄主义留在朝鲜的青山绿水间。
70年时光荏苒,英雄精神永驻人民心间。历史不容忘记,现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守护并传承英雄精神,从自身做起,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