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新闻总第297期 >2020-11-13编印

“70后”农民石根:不断刷新着人们对“种地”的认识
刊发日期:2020-11-13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丽

        这个时节,空气里正弥漫着丰收的味道。

        聊天中明显能感觉到,“70后”农民石根的脸上,总会不由自主溢出一股又一股子喜悦。

        由于今年种的是早收的土豆、贝贝南瓜、青贮玉米,所以石根的农闲时节要比别人长个把月。

        “这段时间,地里已经没有什么活儿了。”言语间,看得出石根由里到外的轻松。

        上身着一件黑色夹克,脚蹬一双锃亮的皮鞋,一辆几十万的车载着石根进进出出……石根,这个农民已远非昔日之姿,他不再背朝黄土面朝天,单打独斗在土地里默默耕耘。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他不仅自己勇立潮头,还带领着乡亲们一起向前,不断刷新着人们对“种地”或者是农业的认识。

        刷新,源于石根对农业的那股子钻劲儿,也缘于石根对农业的坚持。

        石根出生在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对农村有着不一般的情感。高中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外出务工,而是选择留在村里跟着父母种那两铧铧地。

        起初,石根跟着父亲干,乡亲们种什么他们也种什么。就这样种了两三年,3个人,种了30多亩地,除去成本,一年下来竟然没有多余的收入。算上卖猪卖羊的收入,一年下来能收入1万元,就已经是村里的好人家了。

        “再这样种下去怎么能行?该改变一下想法了。”想要改变的念头,早已在石根的心里生根发芽,只是没有合适的时机。

        有了改变的想法,石根看电视时总会留意别的地方怎么种地。看到电视里有人用四轮车耕地,石根也动了心思。于是,2001年,他买了一辆小四轮车。原本骡犁需要一上午耕完的地,石根不到一个小时就犁完了。

        农歇时,地头垄间,石根用四轮车犁地的事儿成了乡亲们议论的主要话题。“咦,那小子纯粹瞎闹了,那四轮车进去把地也碾成个硬疙瘩了,那能种成个庄户了?”乡亲们的结论大多如此。

        面对质疑,石根选择用实际行动回答。

        第二年春天耕种的时候,石根犁完自己的地后,乡亲们跟在他身后追着他用四轮车犁地。这下,石根开始有了种地之外的收入了。

        正是因为有与众不同之处,2002年,达拉特旗一家种子公司在白泥井的制种基地需要吸纳新人时,石根一眼就被看中了。虽然进了种子公司,可是石根没有离开过土地,一直在制种基地帮着忙前忙后。

        在种子公司的五年多,石根经常跟着同事们去甘肃、巴彦淖尔等地外出学习。一次又一次的外出学习,石根的眼界一次又一次地被慢慢打开了。

        “越是新鲜的事物,我越是好奇,就想试着去碰、去做。”石根说。

        在一次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会上,石根认识了种植贝贝南瓜的刘海燕。交流中,两人一拍即合。今年,在刘海燕的指导下,石根毫不犹豫地种植了550亩贝贝南瓜,其中50亩是带动一户贫困户种植的。“照行情看,今年的贝贝南瓜市场还是比较好的,带动的贫困户纯收入至少5万元。”石根简单算了一下。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