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算来,家搬来京城,也快十年了,自然,每年过年,都是在北京过的。
于我来说,在北京过年和在鄂尔多斯过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读书过年。先前在鄂尔多斯,过的是酒肉之年,年前年后,呼朋唤友,大块吃肉,大杯喝酒,慷慨激扬,高谈阔论,一醉方休,过瘾,痛快,至今仍念念不忘。但自从搬来北京,无朋可呼,无友可唤,于是觉得过年索然无味。
寂寞之余,倒也想出了一个不错的办法,就是读书过年。每年的春节之前,我都要逛潘家园,跑琉璃厂,到京城的旧书摊淘一些自己心仪的好书,也算采购“年货”吧。备足“年货”后,春节也就快到了。于是,年前年后,静下心来,读几本好书,年也就过得有滋有味了。
今年也不例外,我早早就选好了过年要读的书——《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这是一部古今合璧的文化珍品,一代伟人的思想宝库,是人类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我虽然没有当帝王将相的野心,也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奢望,但欣赏欣赏伟人毛泽东的才气和胸襟,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说到读书,于我而言,值得咀嚼回味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我出生在黄河岸边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打从记事起,一个永生难忘的印象就是吃不饱肚子,整天饿得心慌。上学后,我就发明了一种止饿的好办法——读书。只要钻进了书中,什么饥饿呀,心慌呀,一切都跑得无影无踪。但那时书少得可怜,跑遍全村也找不到几本可读的书。我所读的书,大多是向老师借的。我从小就嗜书如命,那些课本远远满足不了我的需求。知道我喜欢读书,凡是给我代过课的老师,都愿意把他们家里的藏书拿出来让我读。
小学和初中时期,我就读了不少的书,并且把书中的精彩段落和语句摘抄下来,有空就读,有些甚至能背诵下来。上初中的时候,我得到了一部手抄本的《第二次握手》,如获至宝,一晚上没睡,一口气读完,又用两个晚上的时间,把数万字的小说誊抄下来,有空就读,百读不厌。
到了高中时期,读书的条件好了很多,因为学校有图书馆。初次去学校图书馆借书,让我大开眼界,心跳不已,万万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的书,这简直就是知识的宝库啊!
高中生正是长身体的阶段,可我上高中的时候正是农民日子过得最困难的时期,学校的伙食自然不好,也吃不饱,但一头扎进了书里,也就全然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时间。记得那时候管理图书的是一位姓霍的老师,霍老师喜欢读书的学生,经常给我推荐好书,别人每次借书只能借一本,我却每次能借出两三本。高中两年半,我读了不少的中外名著。
肚子里的墨水多了,自然会转化为锦绣文章。从小学到高中直至中专、大学,我都是作文高手,不论是哪个学习阶段,我的作文都是老师讲评的范文。1977年文革结束后,高考恢复,我走进了考场,尽管其他功课稀松平常,但凭着一篇题为《在红旗下》的作文,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后来,我从教师改行做了我心仪已久的新闻记者,靠的也是我的写作专长。42岁那年,在一推双考处级干部考试中,我的一篇谈反腐的作文,让评卷老师赞叹不已,得了高分;面试时更是凭借多年知识储备侃侃而谈,语惊四座,同样获得了高分,最终入围三甲!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可以让人从愚钝变得聪明,甚至还能改变人的容貌,这也许就是古人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吧!毫不讳言,我从小就是一个面目比较丑陋的人,虽说不上是面目狰狞,但人人都说我丑,就连爱我的父母,也说我是“梆榔头”、“丑葫芦”。但我不断读书,用读书来美容,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慢慢地变成了一个阳光大气、憨态可掬、面慈目善的男子汉,一看就给人以憨厚、诚实、稳重、信任之感。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知识就是财富,我就是凭借读书,把握住了机遇,才拥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对此,我常常心怀感恩。
老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会让人的一生受益无穷。眼下到年关了,年前年后,我们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集中精力多读一点书。我奉劝朋友们,改变我们往常过年的习俗,大家共同过一个读书的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