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新闻总第311期 >2021-01-01编印

达旗16名青年联手返乡种粮记
刊发日期:2021-01-01 阅读次数: 作者:鄂尔多斯日报记者 温都苏 任君

        党的农村牧区政策,吸引青年圆梦乡村。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黄木独村16名青年联手返乡种粮,走上了富裕道路。

        初见李亮,他正与前来销售玉米的村民交接。年轻的脸,冻得通红。

        作为黄木独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李亮的2020年格外忙。“敕勒川糖业的5000亩甜菜订单和蒙联生态农业的7000亩籽粒玉米订单,终于完成了。”站在小山一样高的玉米堆旁,李亮面露喜色。

        付出与回报往往成正比。“今年甜菜和玉米每亩纯收入分别达到800元和300元,加上牛羊养殖、饲料加工等其他收入,合作社预计净盈利810万元。除去预留发展资金,我们每人至少可以分红16万元,比去年翻了一番。”谈起今年收入,在座社员难掩激动。

        农业的回报实打实。而13年前的李亮,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2007年,李亮21岁,兴冲冲奔向城市。

        “跑工地,揽工程,忙活一年,到手没有几个钱。”事业没有起色,回到农村的想法在李亮心中愈发强烈。

        思忖再三,2010年李亮下定决心,返乡创业。次年成立黄木独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当起“庄稼汉”。

        从种植自家土地开始,到承包本社所有土地,李亮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肯付出、脑子活、眼界宽”,是周围人对他的评价。这与传统农民相比,已有了很大区别。

        眼见第一个“吃螃蟹”的李亮尝到甜头,黄木独村不少外出青年也萌生了返乡种粮的念头。“李亮的合作社搞得不错,我们自幼相识,志气相投,想一起干番事业。”回忆起加入合作社的原因,社员王易军说。

        2012年到2018年的6年间,陆续有15名青年返乡加入合作社。此外,李亮还邀请了同村3位种田能手“入伙”,指导大家种粮。合作社的“炉灶”旺了起来。

        2019年开始,合作社迎来大发展,土地托管面积逐步达到如今的12000亩。这缘于他们搭上了当地龙头企业——蒙联生态农业的快车。

        二者“牵手”,是巧合,更是必然。

        说巧合,是因为蒙联生态农业的掌门人杜春霖,同样是黄木独村一名返乡创业青年。创业艰辛,这位年轻企业家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说必然,是因为农业已发展到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阶段。单打独斗行不通,抱团取暖才有出路。

        没资金,杜春霖担保贷款;少劳力,社员们相帮出工;缺农机,集资购买合作运营;愁销路,龙头企业拉来订单。如此,合作社想不发展都难!

        “2021年,我们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争取每名社员托管1000亩土地!”李亮告诉记者。

        夕阳西下,场院里的玉米堆愈发金灿,恍若金山。看这片广阔农村,已有了“李亮们”的一番天地。

(转自《鄂尔多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