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跳出农村外出发展,是许多农家人所渴望的事。可如今,不少已“跳”出去的农家人选择回乡创业发展。这不,近年来,达拉特旗许多外出农牧民纷纷回到乡村,发展自己的实业,带动乡村的发展。
是什么吸引着他们从城市“回流”呢?“近几年,国家对农村农业发展支持越来越大,并不断释放出扶持回乡创业的政策利好。特别是农村土地确权改革、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涌现出更多创业就业机遇。” 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东海心新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福宽对回乡创业谈着自己的认识。
张福宽,树林召镇东海心村人,曾是乡镇卫生院医生,后外出做煤炭、房地产生意。在外积累了资金和开阔眼界后,2012年,张福宽回到东海心村当选为村干部,带领引导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和发展水产养殖。在外多年的张福宽一改当地传统水产养殖模式,2018年,他引进“受控式集装箱循环水养殖项目”,让鱼产量翻了数倍。“传统养殖,一亩鱼塘产出1000公斤鱼,而一个30立方米的集装箱就能产出2500公斤鱼,而且还能养一些鲈鱼、黑鱼等名特优品种。”张福宽介绍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由于我们村紧挨黄河,好多地盐碱化严重,种不成庄稼,都撂荒了。作为农民子弟,我感到心疼。”
2019年,张福宽从农民手中流转承包了1200多亩闲置盐碱地,用其中100亩土地养殖螃蟹。同时,还试养了绿头鸭、红嘴雁、白鹅、地蹼等2300只水禽。一年收入30多万元。“现在涉农的政策、技术和项目非常多,而且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所以,我下一步打算大力养殖稻田虾、稻田蟹,以生态种养殖改造更多的盐碱地,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提升水产品品质,带动家乡的百姓增收致富。让我的家乡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张福宽谈着自己的愿景计划。
位于树林召镇林原村的内蒙古世轩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各种温室大棚材料生产销售、有机肥料生产销售、蔬果种植、花卉种植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公司法人王世荣八岁时同父母离开林原村,在包头市生活发展20多年。“我回乡探亲,看到家乡整体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而且当地政府对回乡创业的政策非常好,我觉得农村发展空间广阔,创业大有可为!”王世荣说道。2016年,他投资350万元,注册成立了鄂尔多斯市世轩温室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在林原村建设占地面积2300亩的世轩农业示范园区;2019年,与林原村合作成立了内蒙古世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营有机肥、微生物复合肥、液态水溶肥及各类功能用肥。2020年,公司总利润200多万元,累计当地用工150多人次。
吉格斯太镇白柜村“90后”王洁,大学毕业在外打工四年后,回到家乡发展肉牛养殖。“我家有20多亩地,一直也在养牛,只是不多。于是, 2018年,我回来想做现代化规模肉牛养殖。目前,我已发展到90头牛的数量。今年,已卖了20头,收入16万元。比我在外打工收入高,而且还有了自己的事业。”据他介绍,他入选了达拉特旗“领头雁”计划培养人选,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培训,并领取了1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在政府实施涉农产业政策扶持下,我计划三年后将肉牛养殖发展到300头,全面提升肉牛产业发展和带动致富能力。”王洁充满了信心。
“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是新时代新农人的共识。然而,受制于人才技术、思想观念、创业环境等诸多因素,让很多创业者在实际落实到行动上却又感觉举步维艰。
为此,达拉特旗不断加强支持力度、开辟绿色通道,以良好政策环境鼓励支持农民返乡创业、兴业。2018年,达拉特旗实施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领头雁”培养计划,并制定了《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领头雁”培养选拔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了政治吸纳、项目支持、考察培训、结对帮扶、搭建平台“五位一体”跟踪培养机制,包括对首次入选的人每人发放1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最高给予20万元的无息担保贷款,捆绑实施至少1个涉农项目,引导优秀人才进嘎查村“两委”任职等16条具体措施。目前,已分批次评选“领头雁”培养人选63名,实现全旗132个嘎查村“头雁领航”全覆盖;捆绑实施产业项目5大类14项,落实奖补资金322万元;培育成熟产业模式24个、产业联盟8个,领办、创办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实现农牧民“家门口”就业1200余人,带动632户农牧民年均增收3万元,直接帮带1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转自《鄂尔多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