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政家的羊群(王雅田 摄)
寒冬时节,大地上的积雪仍未消融。
通往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的道路两旁,遍地打包成捆的玉米秸秆身披雪被,安静地躺在田野上。母亲河边的肥沃土地,又一次给予了农民丰厚的馈赠。
初见王守政,他正跪坐在院落中央的玉米堆上分拣玉米棒。
见有来人,这个中年汉子用手掌撑地站了起来,双手在衣襟上来回擦拭,热情招呼我们进屋。
他的面色黝黑,个子不算高,步子迈得慢,走路姿势有些不协调。
走进屋内,墙上一幅全家福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张9年前的照片里,彼时37岁的王守政肤色白皙、英气逼人,与如今判若两人。
这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个后生有前途
如果生活可以用颜色来形容,那么2014年之前,王守政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
1975年,王守政出生在吉格斯太镇大红奎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小聪明好学的他,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娃娃。1996年,王守政毕业于原内蒙古建筑学校,1998年获得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函授大专文凭。
“当时的条件,供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啊,他是全家人的骄傲。”王守政的父亲王蛆换告诉记者。
毕业之后的王守政,来到东胜区从事建筑行业工作。凭着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爱钻研的劲头,王守政自学考取了二级建造师资格证等一系列工程类执业证书。从工程监理到项目经理,他的事业风生水起。
奋斗多年后,王守政拥有了幸福的家庭和稳定的事业,已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那时王守政一家的生活水平在我们村算得上数一数二,这个后生踏实肯干,有前途!”大红奎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王守政多年的邻居刘永伟说。
我竟然成了贫困户?
正值晌午,王守政看了看表,起身去给羊添加草料。
屋外虽是晴日,西北风却有加大迹象。天边的云正往这里赶来,许是要变天。
王守政的生活变了天,是在2014年。“无意间照镜子,只见一条腿细一条腿粗。”那时,妻子王瑞平即将生育二胎,王守政强压心头担忧,在二女儿降生7天后才去医院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引起双侧股骨头坏死。医院传来的坏消息让一家人如遭晴天霹雳。
只十几天时间,王守政便卧床不起。
倒下的顶梁柱、坐月子的妻子、惊惶的父母、啼哭的婴儿,这个家瞬间灰暗。
“难啊,我愁得头发也白了。”回忆起往事,王蛆换老泪纵横。
为了给王守政治病,父亲和大哥带着他辗转北京、河南等地求医问药。由于病痛折磨,王守政有过轻生念头,在家人开导下,绝食7天的他才愿意重新接受治疗。
没有了收入来源,王守政一家只能离开城市,回到农村,与父母一起生活。强直性脊柱炎恢复慢,需要长时间药物治疗与卧床休息。就这样,他躺了一年半,也躺下了70万元的“饥荒”。
“妻子在饭店当服务员,年老的父母还要下地干活。”看着挣扎在贫困里的亲人,王守政心疼得厉害。
2016年初,王守政的病情有了起色,但需凭借双拐才能活动。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竟然成了贫困户?”王守政内心接受不了。看着眼前的拐杖,这个要强的男人暗下决心,誓要摆脱贫困。
不怕路长 只怕志短
王守政的老宅,2016年被列入危房改造项目。如今这座80平方米的新居,被这位“土建专家”设计得结构合理,格局通透。说话间,屋外一只橘猫跃上窗台,享受阳光。
经过1年多的帮扶,王守政的身体状况大为好转,也摘下了贫困帽。
2017年5月的一天,王守政扔掉了双拐。“丢出拐杖的那一刻,我哭了。”即便走得不太稳,但这久违的站立姿态已让他喜极而泣。
接下来,王守政先后购置了拖拉机、播种机等一整套农机具,通过给村民提供农机服务,进一步拓宽收入来源。
此外,王守政还主动申请驾驶村里的吸污车,只因为收集一车污水能有50元的收入。
身体越来越好,王守政又有了新的想法——种地。
2020年,他大胆承包了400亩地,种上了糜米、玉米、葵花和豆子。一年的劳作下来,收入达到23万元。
“还有40万元的外债,再加把劲,就还清了!”
畅想未来生活,王守政咧着嘴笑。
从品学兼优的农村娃,到年轻有为的工程师;从卧床不起的贫苦户,到自食其力的庄稼汉。尽管王守政的人生旅途跌宕起伏,但他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勾勒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曲线”。(来源:鄂尔多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