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农民要是挣不了钱,那就误了四月八了。”一场冬雪过后,太阳在天空挂着,尽管刮着西北风,但冬日里的太阳还是毫无保留地飞流直下,这是我2020年第四次来到中和西镇的宝日呼舒村,主要是来看看我曾经走访过的脱贫致富户子今年的收成如何?一见面,村委委员王云飞笑着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开头的那句。
虽说是冬天,阳光静静地流淌下来,照在了中和西的平畴沃野上,我在镇社会事务办主任兼宝日呼舒村支部书记贺东升和村委委员王云飞的陪伴下继续在村子里走访。一路上,他俩兴奋地告诉我,今年的中和西镇在战胜了黄河泄洪这一大灾害后获得了大丰收,宝日呼舒村更是创造了奇迹。这个村有河头地一万一千多亩,年产值在一千五百万元以上,来自河头地的人均收入有7800多元。如果没有那二十多天的“严防死守”,没有那九道防洪堤的阻挡,让出岸的河水“漂”了,就不可能取得这个历史上最好的成绩,今年户均纯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最高可达50多万元。
我知道,宝日呼舒村在这个镇立地条件不算太好,增收致富没有太大优势,过去这里的生产生活都是在艰难中前行,村民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河头地的一点收成。可近几年这里的情况也是较为复杂的,每年八九月份,黄河上游来水迅猛,吃到嘴边的庄稼又面临着“水”的考验,每年这个时候,生命的颜色就由绿变成了荒漠般的黄色,面对着滔滔黄河水的威胁,党镇领导亲自坐阵靠前指挥,群众轮流巡查防控险情,大型机械严阵以待,此时更是“三村长”最忙碌的时候。
说话间正巧碰上这个村一社的屈挨树老两口在场院里收拾玉米垛子,一旁的玉米脱粒机师傅也在一边调试,一边忙着给机器加油,准备将这垛堆积如山的玉米棒子变成红彤彤的人民币。
我们便拐到了场院里,一下车小贺书记就和屈老汉开起了玩笑:“大叔,今天杀羊庆贺哇?”屈老汉笑着说:“这么多玉米杀一只羊还算个甚了!”说归说笑归笑,我还是抽空和老屈问询了一下,他满脸笑容地告诉我,他家今年在河头、海子、沙梁三种类型的地上种了110多亩玉米,预计平均亩产在1800斤以上,今天的价格是每斤1.13元。我接着追问:“今年的丰收能说几条理由吗?”屈老汉自信地说:“概括起来就是个‘五好’,一是风调雨顺天年好,二是科学种田种子好,三是服务到位领导好,四是种养适时价格好,五是最关键的一条,防汛好。”说完还“嗨嗨嗨”地笑个不停,这笑声是来自心底。
说到丰收,自然要与秋天联系在一起,因为秋天就像一把金钥匙,它打开了丰收的大门。是的,中和西的秋天就是这样,无论你走到哪里,满滩遍野都是绿中泛黄、黄中有绿、黄绿相间、黄绿中不时的还夹带着一片鲜红。如果再观察得仔细点,红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那黄的就像是铺了一块儿金色的地毯,随着时间的推移,色调一天深似一天,之后便是五谷开始了飘香,沁人心脾已是势不可挡。还有那滩里水平如镜的沟渠壕堑,倒映着眼前的美景,就像是五彩斑斓的调色板,格外好看。这是我今年在中和西镇的田间地头,从夏天走到秋收的最大收获。
秋天之所以迷人,不仅在于气温适宜,空气清爽,五谷飘香,天空澄澈,幽深高远,更在于这是一个沉甸甸的孕育丰收的季节。
就在前几天,镇里的梁海霞副镇长在微信里几次邀请,让我再回访一下我们在夏秋时节走访过的已经脱贫摘帽的户子,当时我还直犯嘀咕,冬天的农村灰塌塌的也没啥看的了,还有啥回访头?转念一想,应该去看看,看看我们的脱贫户今年的收成如何?于是我又顶着凛冽的寒风走进了中和西这块儿熟悉的乡野,尽管是暖冬,车外嗖嗖的西北风中还是透着阵阵寒意,但是从路上行人坚实的脚步中我看到了这是个与众不同的冬天。
看吧,路上不多的几个驾驶着电三轮的农人们在不经意间已换上了厚厚的棉衣,有的甚至穿上了羽绒服,有的还戴上了棉帽或围上了围巾,风风火火地把三轮停在了路畔,脚步匆匆走向田野里正在装草的机动车,或者走向那高大威武的玉米脱粒机旁,仍然在忙乎着。
冬天的田野里覆盖了一场雪,有的已经融化,但更多的是被西北风吹到了避风的田头地脚,点缀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顿时失去了繁华,零星的积雪乖乖地蹲在那里为下一年的丰收储备着能量。
庄稼地里,机收过的玉米茬子像金棒槌一样齐刷刷一片连成一片,被收割机打碎的玉米秸秆,厚厚地覆盖在地面上,有的打成了捆,有圆的,也有方的,远处有一辆大拖拉机正在装车,往回拉运玉米草,还有的在寒风中摇曳,随风飘荡。一群一群的羊儿悠闲自在,摇摇摆摆,随意啃食着丢失在地里的玉米秸秆,不时发出了“咩咩”的叫唤声,与风中沙沙作响的干草声融合在一起,又像是冬季的田野里演奏着一曲大自然的合唱曲。
我被这灰白色的冬天感染了,也为她陶醉了。啊!我爱这丰收的、殷实的冬天。不要说冬天是黯然失色的,她真的没有五彩缤纷,缺失了光彩,然而她是那么得崇高!冬天不仅是个美丽的季节,而且还是一个品尝丰收的季节,你不妨来中和西走一走,感受一回冬日乡村田野的魅力。
当我们走进村子时又感到另外一种热闹。乡下人在冬日里喜欢晒太阳,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聚在阳光洒落的墙根边,男人们一边悠闲自得地抽着香烟,一边叨唠着地里边的趣事和今年的收成,我们也停下车凑了过去,想和他们问询一下今年的收成怎样。大家好像有点顾虑,有意地绕开话题,反问我对粮价上涨持啥态度。我说:“好呀!我也是农家子弟,知道农民的辛苦了,机会好大家多收点,手里就宽裕些。”不一会儿功夫,我便取得了大家的信任,我们从粮价上涨谈到国内国际形势,从选种谈到了施肥,接下来的话题便是储备化肥的事儿,墙边有一个人突然冒出了一句:“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了,乘着化肥还没有涨价赶快准备哇,这东西用量大,粮价能涨,农资涨价也是情理之中的。”一句话好像提醒了大家,大家不约而同的表示赞同。
当我们再次坐在了车上要到下一个回访点时,随行的王委员说,他家种的近200亩地,每年各种化肥得用20多吨,这几天已经和经销商说好了,过几天就拉回来。是啊,今年的粮价扶摇直上,农民明年种粮的积极性自然就调动起来了。下一个回访点是搬迁到南梁的赵侯良,是2016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经过帮扶当年就脱贫了。
虽是冬天,但是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足以让我感到冬日的忙碌,有两个场面里的玉米正在脱粒,偌大的一垛玉米也用不了几个人,铲车、脱粒机、半挂车足矣,机器声隆隆,尘土飞扬,半挂车上面的玉米粒随着隆隆的马达声飞流直下。机遇好啥也能挣钱,往年的玉米芯就是用来取暖烧火,今年这东西也值钱,场面旁的玉米芯都被生物电厂用半挂车拉了个精光。到了赵侯良家,赵侯良放羊去了,他爱人接待了我们,谈话中,女主人感慨地说:“今年是大丰收了,该处理的大小羊都已经处理了,喂养的300来只红公鸡、地蹼、鹅鸭等在镇领导和驻村干部的帮助下都卖了,我家刚刚在树林召给儿子花40万买了一套楼房,现款,过罢年就装修,这年头再好上几年,我就能给二儿子也买一套楼房,任务就基本完成了。”说罢,哈哈大笑了起来。
从赵侯良家出来,已近中午,阳光把广袤的田野照得无比清亮,村边几户人家的烟囱里升腾起袅袅的白烟,我似乎闻到了饭菜的香味。
隆冬时节,寒流滚滚。驱车环视中和西的广袤田野,大地如同披上了一层银装,田地里留下的秸杆,阵阵西北风吹过,那随风摇曳的一笔一划都是一首赞美丰收的诗。
“丰”满是喜悦,“收”满是欣慰,让庄稼颗粒归仓,粮价扶摇直上,让快乐充实心房。农家院外“休息”的农机具,场院里“起舞”的脱粒机,党群活动阵地“开讲”的科普课……新农人正在运用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带来了农业生产的新变化,捧起了一个又一个“金饭碗”。
习近平总书记说:“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从中和西镇各家各户的院子里外停放的农机具,可以看出农业已经插上了机械化、科技化的翅膀,曾经的“盼丰年、庆余年”,如今只道是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