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新闻总第317期 >2021-01-22编印

关于达拉特旗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的思考和建议
刊发日期:2021-01-22 阅读次数: 作者:张钧

微信图片三.jpg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党中央基于民族复兴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需求和高度,在“十九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

        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因此,我们在“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制定开启之际,开好局,起好步尤为重要。既然是优先发展的重中之重,又涉及长远,就需要有更深的谋划、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有力的举措去布局、推进、落实。本人根据多年研究,就达旗实际,提出几点思考建议,供研讨。

        一、精准定位,即首先完成达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规划

        俗话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向错了,一切努力都徒劳无功,甚至会反向发展,因此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1、要弄清楚达旗农业资源禀赋,即家底、底色。调研清楚市场客户需求,未来增长情况或空间,对标分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怠。

        2、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聚焦聚力主要矛盾,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产业。所谓优势产业即在国内或一定区域有可能产生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且具有差异化特色的产业。

        3、要跳出达旗俯瞰达旗,以更高层次、更广区域构筑布局农业产业。夯实一产,贯通二产、三产、四产。

        4、要跳出农业做农业,用工业、商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的理念和做法运作农业。

        5、要尊重客观、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形成一种共识,种什么养什么由立地条件确定,种多少养多少由市场决定,立地条件不具备,市场空间有限,市场竞争力不足的产业不去开发。

        6、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抓好了产业兴旺,才能带动其它。现阶段由于资源和条件有限,主要精力应该在产业兴旺上做文章。

        二、达旗具备的农业资源禀赋及其可发展的产业

        1、拥有区位、交通(特别是高铁)、土地、黄河、沙漠、光照、灌溉、技术等农业资源体量优势。

放眼全国,达旗农业资源基本立地条件特色独具,差异优势明显。玉米体量在中西部最大,在中国版图,沿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划线,线西侧,达旗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居首位;具备品牌运作(区位、农业资源体量优势)、品质农业(土地、黄河、沙漠)、原生态农业(家居农业、旅游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如果将中国的版图看作一个扇面,达旗正处于东北、华北、西北玉米产区,与华西、华南、华东需粮区的扇面轴心,土地辽阔,发展粮食仓储物流成本优势明显,条件优越。

        这些禀赋和优势,是达旗先天唯一具备的从“一产”品牌化升级到“二产、三产、四产”的条件,没有第二。

        2、可将玉米——达旗的生物金矿资源,发展为100亿元产值的产业。

        达旗农业产业振兴具备的先决优势,就是玉米价值链的打造。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现代市场要素整合融汇一体化推进,包括人才、科技、金融、期货、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线上线下金融交易、物流等多个要素。作为达旗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通过玉米价值链打造,最终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首先,向技术要产量、提质量。在现有基础上完成增产增收30%的目标,率先在自治区博得国家要求的确保“粮食安全”战略的头筹,放大达旗在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的优势地位,提升位次,从而争取更多的国家对粮食优势产区的政策支持。

        现在达旗玉米种植面积达135万亩,占全旗总耕地面积的75%,年产100万吨,产值20亿元左右,位居中国西部县第一。如依靠现有成熟的新种植技术及政府的组织推动,提升单产至1000公斤,总产到134万吨,每年可使农民增收6.8亿元,同时减少三分之一的肥、药投入,可节约成本8000万元,合计可增收7.6亿元,户均可增收1.1万元/年。

        如果种植面积增加到165万亩,又可以增产30万吨,增收6.18亿元,户均又可增收1万元/年。

        其次,向研发育种要竞争力。向优质专用玉米方向发展,每吨单价平均可提升1000元,又可增收16.5亿元。

        第三,向二、三、四产业方向升级玉米产业,延长产业链,延伸供应链,在服务业上构筑,做出玉米的价值链。充分利用达旗玉米种植区域老大的生物优势,及当地风干气燥、土地富足的立地条件,发展大型外向型粮食仓储物流产业,建设粮食综合物流园、现货交割库仓储能力,600万吨至5000万吨交易能力,力争将达旗玉米发展成为具有100亿元产值的支柱产业,类似寿光的蔬菜,义乌的小商品,清河的羊绒,深圳的海吉星农产品市场。

        如果创造条件,借力国家鼓励粮食走出去战略,利用我们达旗粮食仓储的优势,拓展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国家的粮食种植耕地条件,我们达旗的粮食物流园就会成为国际间粮食流通的一个国家级纵深战略粮库及粮食集聚中心。将达旗以玉米为主的农业产业深入融入国家双循环战略,形成区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高地。

        第四,品牌化运营。目标是打造优势产业,铸造强势品牌。理念是产业升级、融合发展。路径是,一产建基地控质量,二产出产品做标准,三产塑品牌提价值,四产补链条成闭环。通过我旗玉米规模、品质、标准、产业的打造,铸造一个达旗玉米强势品牌,其它农产品的发展,依靠品牌溢价输出,顺势发展成长。

        第五,优化整合资源高效利用。现在分散储备,易形成资源浪费,要集聚粮食地方储备任务,打造粮食产业基础和势能;同时加快国有粮库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体制基础;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

        3、在主打玉米产业的同时,如资源允许,结合乡村振兴任务内容,创造条件,发展以下产业。

        (1)开发利用农民住房或宅基地,培育50亿元生态农庄产业。

        达旗是鄂尔多斯最早进入高铁时代的旗区,因此发展高铁经济已经具备条件。就农业领域,规划城乡融合发展,可以培育50亿元以上的农庄产业。

        建议释放并放大农村宅基地资源,进入市场流通,发展农庄农业,获取生态红利;全旗农户现有约2.3万套农村住房,其中二分之一或更多在闲置,如出台所有权、使用权分制的政策,鼓励农民以每套30-50万元的价格,面向城市较高收入人群招商,用于发展农庄及其产业,在满足农民基本养老的情况下,将闲置农居用于发展生态农庄、农业旅游、康养产业。这些均有党中央政策支持、田园综合体等项目支撑及生态优先国家战略实施落地政策红利。

        (2)羊肉、猪肉,有发展为20亿元产值产业的潜力及特色品牌;

        (3)饲草、羊绒、奶牛,有发展为10亿元产值产业的潜力及特色品牌;

        (4)小麦、蔬菜、红葱等,各有发展为5亿元产值产业的潜力。

        三、政策引领:

        中央多次提出,农业发展一靠投入、二靠科技、三靠政策、四靠改革,我们达旗的农业当然也离不开这四点。

        1、农业投入的主体是国家,这是党中央的决定。因此我们应该有专人研究国家政策,结合我旗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创新性、创造性争取项目,服务我旗农业发展。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毋庸置疑,对农业尤其如此。事实上科技是成本最低、最高效的投入,现在我们基本没有依靠科技创新,科技红利基本没有在我们农业上发挥作用。这种状况,与当今国家制定的创新驱动战略格格不入。就我旗的玉米种植而言,基本上二十年产量水平没有变化,一直保持在亩产750公斤(14%)的水平。而现有技术完全可以支撑亩产1000公斤。组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可持续、差异化、低成本、高品质的核心竞争力,如玉米的“一增、二改、三保障”技术推广,用三年时间,亩产量平均可增加250公斤,前述农民年增收7.6亿元的目标就会实现。而投入不到3000万元就可以完成,用于新农机具订购补贴,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建设等。其它如盐碱地改良,土壤修复地力提升工程,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飞防植保,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遥感病虫害防治,我们都研究应用较少,落后于我们周边的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

        3、政策,我旗多年来没有农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支持性、普及性政策也稀有。没有定位研究,没有研讨,没有发展战略,即便有机构投资,也是临时抱佛脚,常常手忙脚乱,错失机遇。其实国家的政策是非常丰富的,根据我旗实际,研究后每年优化落地执行即可。所谓栽下梧桐树方能引来金凤凰。

        建议制定以下政策:研究用足用尽中央政策,搭建可以吸引国家项目、吸引投资的平台。想方设法拓展政策红利;挖掘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要素流动和要素整合、有利于区域潜能发挥的政策,打破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4、改革,国家近年出台了许多改革举措,由于种种原因,落地的不多。我旗可以选择一些,大破大立,先行先试,获取改革红利。唯有改革才能充满活力,才有发展动力。国家是鼓励地方先行先试的,分析研究提出方案,报批即是。

        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土地是农业生产第一要素,建议政府建立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托管交易平台,最大化获取三十年土地延长政策红利。现在的农人,年龄均在50-70岁之间,三十年后,均陆续无法继续农业生产,而且均有不事农业、优化提升生活品质的诉求。趁早制定相关妥善安置的地方政策(如农民退休政策),引导其让出土地,为规模化农业生产创造条件。这是土地期权交易或期权开发思路,需要拿出勇气改革,率先寻求突破,党中央已经有一系列支持政策。

        准确理解国家耕地红线与农业产业发展用地之间的关系或矛盾。既不要突破红线,又要鼓励农业产业发展,留足用地空间,不要僵化理解执行,影响发展。

        四、路径及举措

        1、精准分析定位我旗的玉米产业。聚焦聚力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发展玉米产业,用现代工业、现代商业、现代服务业的理念和做法,推动“种粮一体化”商业模式落地生根。可以这样认为,我旗的玉米产业兴旺了,产业振兴的所有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因为玉米占了达旗农业的多半江山。

        2、差异化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将达拉特旗打造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或全国典范。

        首先,匹配国家粮食“藏粮于地”战略,实施以耕地质量提升为导向,以增产增收为目标的耕地改良工程。推广可供国内西北地区应用的黄土地土壤改良“黄变黑”达拉特模式,利用现有成果,树立全国土地改良的亮点示范工程。技术支撑方案为深翻深松+秸秆还田+冬灌+专利技术,此方案成本低,可使土壤地力提升明显,为减肥减药提供基础保障。结合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减肥减药去膜等项目,提升达旗的农业地位。

        真金种业通过实践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高聚林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已多年在科研基地土壤上进行改良实验,试验田土壤颜色不断加深,当然颜色变黑只是一个表象,其内在是实实在在的地力提升,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持续优化,保水保肥能力加强,为减肥减药奠定了基础。经检测,改良后犁地层彻底消失,耕层土壤容重明显变小,减肥14-60%,产量逐年提升,平均增产19%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2-40%,地力提高了0.5—1个等级。使得土壤向绿色、有机方向改良,突破土壤质量瓶颈,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2020年8月24日,习总书记去吉林调研,在四平市梨树县的玉米地里,现场了解东北黑土地保护相关技术,吉林省将这一技术措施总结为“梨树模式”,扩大了梨树县在全国的影响力,得到国家许多政策支持,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其次、匹配国家粮食“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实施种子工程、以农业技术服务为支撑的高标准吨粮田(1000公斤/亩)及超吨粮田(1100公斤/亩以上)建设项目。

        当下,种子是国家确定的“卡脖子”技术项目,是农业科技的核心载体,是农业的“芯片”,是国之重器。我们达旗的种子科研工作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有基础支撑更大区域做出样板。项目实施的预期目标是,玉米2025年单产平均提高30%,2035年提升50%,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达旗贡献。

        种子工程和粮安工程联动发展,特色鲜明,国内独一无二,影响力巨大,对国家贡献突出。技术成熟,达旗有条件和基础组织实施,三五年内可以立竿见影出成效。

        具体通过实施两个项目完成。

        (一)在创新驱动战略指引下,全力打造达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及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

        以园区为平台和载体,聚焦聚力、集成集聚国家项目,培植内蒙古中西部科技水平最高、特色鲜明、有差异化特点的农业产业园,承接对外、对上的最新农业科技,对内、对下孵化输出熟化的技术。农业产业园集七项基地功能于一体。

        (1)种子创新研发基地,包括农作物种子新品种选育,家畜种质资源保护及改良,林草苗木种质资源保护。

        (2)良种良法技术配套集成示范基地。

        (3)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基地。

        (4)新型农机具及其作业试验示范基地。创造条件创办年度中国北方农机农技博览会。

        (5)各类农业技术熟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示范转化输出基地。

        (6)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生研学、农业文旅基地。

        (7)创新举办农业科技、产业发展论坛。分别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国外农业科技等组织合作,提升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扩大影响力。

        园区选址利用达旗蒙禾农业公司国有的7000多亩耕地、荒地、盐碱地。

        (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新科技应用标准化吨粮田示范农场项目,(或土壤修复地力提升全覆盖工程)。集中政策,集中资金,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平均每个乡镇建设一个示范农场,共50个,每个面积500亩。在示范农场试验应用包括深翻深松、秸秆还田、土壤修复、地力提升、耐密优质品种优选种植、减肥减药、飞防植保、无膜耕作、滴水灌溉、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新技术。每年每个示范农场补贴4万元,合计每年投资200万元,补贴5年合计1000万元。

        3、谋划布局,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实施以下项目,促进达旗现代农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上新台阶。

        (1)三农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即内蒙古中西部农资农机物联服务中心,提升达旗农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用农业资源优势拉动农业服务业发展。

        (2)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项目。完善网格化农业技术、市场服务网络和体系、农技服务队伍平台建设。

        (3)农产品质量监测及交易中心电子盘建设项目。建立有利于要素集聚的平台,形成人、财、物,产、融、网互通的格局。

        (4)规划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孵化园项目。打造农业招商引资,市场主体立足、成长、发展平台;发展粮食深加工、农产品标准化精深加工,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5)黄河几字湾生态修复保护和农田水利贯通联动工程项目。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呼包鄂榆区域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达旗处于这个区域的腹地,黄河几字湾流域以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将其作为抓手,化挑战为机遇,达旗又获得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应该准确理解“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思想,在“疏浚保护,建设保护”的思路指导下,有所作为。

        黄河流经达旗190公里,不能高效利用是达旗人民最深的痛点。每年受益不多,季节性凌汛或偶然年度的洪水常有危害。同时造成水资源和优质耕地浪费。境内八大孔兑也是有害无益。缘由,一是生态脆弱恶性循环,二是缺乏大型水利工程支撑。

        建议充分研究黄河和孔兑的行水规律,以现有黄河蓄滞洪区为支点,以水、绿为主体,沙、水、田、城一体同治,依靠海拔高差,在达拉特旗腹地,滩地与台地交错间,纵贯东西,建设母亲河大型网格化生态修复治理及综合水利建设工程项目。该工程俩头连接黄河,向内疏浚分流凌水和洪水为主,容流黄河丰水,与境内十大孔兌交汇,同步治理。实现境内降水全部保持,补充地下水,涵养水源,修复生态。一揽子解决每年冬春黄河凌水危害,释放修整一百多万亩泄洪区河滩土地为高标准农田优质耕地,彻底阻断境内泥沙流入黄河。根本上改观农业、工业、城镇化建设用水问题,永固根基。就像四川都江堰工程,福泽达旗。

        资金来源,协调储备利用国家债券,统筹国家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专项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与华东地区发达省置换盐碱地、荒地改良土地指标资金。


微信图片_20210121145621.jpg

微信图片_20210121145810.jpg

微信图片_202101211533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