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渐渐变暖,眨眼间又到了“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季节。漫步在和风习习的大堤之上,但见一湾波光粼粼的春水,宛如天地间一条抖动的丝带,柔若青烟,美如画卷。
偶尔会有几丝雪儿一样的东西打眼前飘过,这不是柳絮么,这个诗人笔下的小精灵,也经不住这春天的诱惑,急急火火地跑到这桃红柳绿的大千世界来一展芳容了。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这纤纤柔枝上的“毛毛虫”。孩提时的我们少不更事,好不容易熬过了寒风料峭的冬季,就眼巴巴地盼望着柳树早点发芽。一旦柳芽儿冒了出来,这原本光秃秃的世界就会变得一下鲜活、耀眼起来。再过不了几日,那柳叶儿中间便会长出“毛毛虫”似的东西,于是跟几个淘气玩伴一起,摘几个“毛毛虫”下来,插到鼻孔里,然后扮着鬼脸,你追我撵地疯玩上一气。那时候生活苦,谁家的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的,而那柳芽、柳絮便成了寻常百姓家饭桌上的一道时令菜肴。母亲是深谙此道的高手,她会将那味道极苦的柳芽采摘下来,然后用开水轻轻焯了,再放到清水里浸泡上一个夜晚,第二天用油盐一拌,就成了全家人粗茶淡饭中一道味道鲜美的菜肴。那柳絮儿更是大自然赐予的不可多得的珍馐,母亲会将那些长出来不满三天的柳絮采摘下来,然后非常仔细地将那些“毛毛虫”里的灰尘清洗干净。母亲说了,在天旱少雨的季节里,那些看起来翠绿娇嫩的“毛毛虫”里,难免会藏着一些灰尘。再通过焯水、浸泡将苦涩味去掉,拌上些许面粉放在锅里蒸熟后,用熟油将花椒、蒜蓉、干辣椒段炸了,加酱油、醋、盐、香油,调成汁儿,浇在蒸熟的柳絮上,就成了一种不可多得的食物。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困难时期,在广大的北方地区,相信凉拌柳芽、柳絮是很多人家饭桌上的一道美食。
我从孩提时候就一直认为柳絮也同其它会开花的树木一样,只不过是这种柳花儿不像桃花、梨花、海棠花那样的艳丽、馥郁、惹人喜爱罢了。后来才知道柳絮只是柳树的种子,至于那“毛毛虫”一样的东西,是种子上附生的绒毛。这种被称作花序的东西,也有雌雄之分,它们在老熟的时候会整个脱落下来,雌花序中的果实会裂成两瓣,有着白色绒毛的种子就会随风飘散。我们通常习惯地把杨和柳等同起来,称其为杨柳,当风和日丽的春天来临,很多在冬季里沉睡的树木还尚未复苏的时候,杨和柳就已经吐绿发芽了。“春风杨柳万千条”“隔溪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少女腰”“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这种美到极致的描写,实际上说的都是柳。尤其是江河池塘之地,少不了那些亭亭玉立、枝条纤纤的垂柳,它们虽无花枝争俏,但也风情万种,成为万般春色中谁都难以与之媲美的风物。
就在昨日,我与一位踏春归来的诗人朋友聊天,话题聊到春天的诗句时,我这位对古典诗词和辞赋都颇有心得的朋友告诉我说,在中国浩瀚如海的诗词歌赋中,以春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灿若繁星、数不胜数。这或许是因为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一种自然而充盈的气象和祥瑞,既唤醒了天地,也感动了诗人的缘故,于是那些“溪水吻梨花,草径拾锦绣”般的诗句便会油然而生,许多甚至成为了千古绝唱。就在这些名人佳句中,一直以来都是素面朝天、毫无颜值可以炫耀的柳絮,居然是诗人笔下的常客和宠儿。比如宋代诗人晏殊的《蝶恋花》“落絮无声春坠泪,行云有影月含羞”,说的就是飘落的柳絮,伴着几点雨星,悄无声息地飘落下来,好像春天都在为自己的逝去暗暗流泪,天上的一轮明月时时被浮云遮掩,如同羞涩的少女一般……再比如杜甫的《绝句慢兴九首》:“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无论古人们怎么以诗抒怀,借柳寄情,我自己对柳絮还是情有独钟的。可能因为性格使然,我喜欢柳絮那种浑然天成的素然和淑静。想想看,那些悠然于倩倩枝条上的“毛毛虫”,全然没有一点儿洋洋自得、傲然天下的样子,它们就像谦谦君子似的,等待着在春风中起舞,在曼舞中远去,没有对当下春风得意的贪婪,更没有对将来春华秋实的期许……其实,做人也须如此,不以轻浅而自卑,更不以利重而动心,就那么在春潮香风中诚诚实实地做回自己。柳絮的超然洒脱,也是让我格外心动的。“南浦桃花亚水红,水边柳絮由春风”“春风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在碧水如玉、花团似锦的春色美景里,百花怒放斗艳之时,个个都是何等的骄矜自负,而一旦遭遇风吹雨打或是花期将尽,便又是期期艾艾,沮丧不已,悔恨“处处东风扑晚阳,轻轻醉粉落无香”,哀叹“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无存”。而柳絮则不同,来时,冬尽春暖随风生,去时,春消柳长伴风舞。短暂的生命历程中,除了感恩这个阳光明媚的世界,便就是洒洒脱脱的生,洒洒脱脱的去,全无丝毫的沮丧和抱怨,“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柳絮的这种秉性,让我常作这样的思考,若是人这一生,也能如柳絮这般的洒脱该多好,保持性情,不做攀比,没有羁绊,只为能在这个天高地阔的世界,率真而又洒脱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