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秋粮入仓时节。农作物收获后,田间剩下的秸秆该何去何从?
在王爱召镇杨家营子村白庙子社村民秦飞家刚收割完的玉米地里,好不热闹!
玉米地里,十几公分高的秸秆立即被一台玉米秸秆粉碎机粉碎,两台拖拉机带着深翻犁一刻不停歇地来回穿梭着,而十几个村民在轰鸣的机器声中聊着什么。
村民陈德清和几位村民蹲在新翻过的垄沟里,拿起一块泥土来回翻看着,“听农技专家说,玉米根系最深能扎到1.2米,你们看看这土块有多硬,土块上竟然看不到玉米的毛根根。这深翻可是个好办法,竟然把多少年的硬土层都给打破了,以后根系也能扎得更深了,再加上这秸秆打碎翻到地里,顶如上粪了,真不赖。”陈德清一边敲着硬土块,一边说着。
74岁的陈德清嘴里夸赞的就是秸秆还田深耕深翻作业。听说秦飞家玉米地要进行秸秆还田,陈德清和其余十几位村民邀约到地里看个究竟。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和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达拉特旗积极贯彻落实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近就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原则,以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兼顾向日葵、水稻等其他农作物秸秆,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把秸秆变废为宝,不仅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助力更多群众致富增收。
从2017年起,我旗就已经开始了秸秆还田技术的示范推广。2019年,秸秆还田技术在王爱召镇大面积示范。2020年秋收后,杨家营子村刘二圪堵社丁文义听到邻村秸秆还田后玉米产量、收益增加的好消息。
此后的丁文义坐不住了。于是,他决定自行先试,自费在8亩玉米地上进行了秸秆还田。今年,丁文义这8亩玉米收了满满4车(四轮车)玉米,而去年,这8亩未进行秸秆还田的玉米地,仅仅收了2车玉米。
因此,丁文义也成为了刘二圪堵社秸秆还田的第一人。喜出望外的丁文义有了一个决定:今年种植的100多亩玉米全部要进行秸秆还田。
“这可是个好事情,就算没有政府实施的项目,今年我也要自己花钱全部进行秸秆还田的。”丁文义说道。
以前,用四轮车耕地时,耕地土壤最深也就是十几厘米,再加上长期的碾压,十几厘米下面的土壤被压成一道硬土层,化肥越撒越多,根系扎不下去,水分、养分吸收效果差,尤其一到开春时,玉米秸秆没法处理,焚烧便是最直接最省事的办法,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浓烟雾;而现在采用深耕机械将秸秆全部翻入耕层30-40厘米处,还要撒施秸秆腐熟剂和氮肥,不仅增强土壤的肥力,节省化肥开支,又促进农作物增收……地头上,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着比较。
“秸秆还田,改良了土壤,增加了肥力,保护了环境。”村民陈喜总结得很是到位。
今年,王爱召镇杨家营子村种植的1.2万多亩玉米中,进行秸秆还田的就达4000多亩。
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耕地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我旗承担实施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为了更好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我旗把秸秆还田示范项目地块重点选在了黄河滩区,并且秸秆还田作业地块全部是不覆膜地块,在实施项目前期已通过网上发布公告方式公开遴选了12家基础条件好、服务能力强的秸秆还田服务组织开展这项工作。
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郭旭告诉记者:“现在正值玉米收获季节,也是秸秆还田的最佳时期,希望通过项目示范带动,引导全旗广大农牧户正确认识秸秆还田的重要意义,不随意丢弃农作物秸秆,积极应用秸秆还田技术,提升达拉特旗耕地质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旗共种植玉米150万亩,依托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在全旗开展秸秆还田示范面积4.5万亩,预计11月上中旬将全部完成秸秆还田技术示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