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响沙总第356期 >2021-12-23编印

沙漠里的老家
刊发日期:2021-12-23 阅读次数:37 作者:裴永锋

31.jpg       

    我生在中和西,长在中和西,是标准的达旗“滩猴子”。然爷爷奶奶住在世界八大沙漠之一的库布齐沙漠中一个叫裴家壕的村子里,所以每年一趟穿越十里明沙去看望爷爷奶奶就成了必须。沙漠里没有路,沙丘高大陡直,爬坡时每迈出一步,就要顺着沙坡退回半步,还要带上半鞋沙子迈出下一步……在沙漠里走路相当艰难,成人一天也走不了几十里。

    没上学之前还好,因为年龄小,走不动还有大人背着,最差也大人用手牵着,或可以骑着借来的骡马驴代步。再大一点就没那么幸运了,要徒步,一步一步地走,一个一个坡地爬,一道一道梁地翻,所以每次走近沙漠,望着就要穿越的茫茫的沙丘,除了叹息,就是说不出的惆怅,甚至感到阴森恐怖。每每走到一半路程小腿里就像灌了铅,挪都挪不动。沙漠里很少有阴凉和避风的地方,走不动了,想坐下来休息,夏天晒得受不了,春秋冬风沙打得睁不开眼,虽直线距离只有十几公里,但要整整走上大半天,每次回老家的时候都要带足喝的水和干粮……回老家成了一件苦差事。

    不过,老家也有让我思念的地方。稍微平缓点的沙丘可以任你滚、任你爬、任你滑、任你扬,脏不了衣服、脏不了手脚,玩够了,站起来抖一抖,身上就干干净净了,有的时候,在沙坡上玩着玩着就上了房顶,不像沿滩上房还得搭个梯子,让人胆战心惊的。最让我忘不了的还是每到夏天,奶奶都要在家门口的园子里种上几分地的西瓜和小瓜子,沙漠光照好、昼夜温差大,吸收着猪羊粪给带来的养料,瓜果有种特殊的味道,甜且鲜,吃了还想吃。还有爷爷养了一群羊,自酿的酸羊奶清凉爽口,喝了忘不了。不过,这些东西都是限量版的,因为东西少,孙子多。

    老家给我的印象就是星星点点的绿色和绵延的黄沙,所以虽思恋,但怕回去,也不愿意回去。长大后由于在外面念书,再加上奶奶、爷爷先后下世,就很少回过老家。

       1991年我调到宣传部工作,听说旗里有个响沙湾,有个响沙湾接待站专门接待慕名而来的客人。当时心想,沙子有什么好玩的,还大老远地跑来玩,闲得没事干。然而陪客人去了几次,看到远方的客人见到浩瀚的沙漠惊叹不已,激动得手舞足蹈、蹦蹦跳跳的情形,我才意识到了沙漠景观也是一种资源,也能吸引没有见过沙漠、没在沙漠中生活过的人们,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味了的地方到别人活腻味了的地方去吧。

    沙漠有利有害,主要看你怎么看待和利用。前些年,耳朵里听到的都是沙害,由于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听到的都是移民的消息,老王家的地旱得种不成了,老李家的牧场沙化得放不成羊了,都搬走了。老家也不例外,沙进人退,为了修复生态,减少沙害,政府都组织移民了,甚至是整村搬迁。每每在树林召见到从老家搬出来的父辈和兄弟姊妹都想上去问一声,出来还过得好吗?听到的多数是不愉快的声音,都留恋老家,也许是故土难离吧!我常常在想,既然难离,为什么不去合理地利用它,却选择了逃离呢?靠自然修复,要等到何年何月,这下老家可能就会全部被沙化了,成为名副其实的沙漠了。

    在宣传部和报社这二十多年里接触到了好多治沙英雄,像徐志民、孙五十四、白永胜等等;也见过好多利用沙漠发财致富的典型,如响沙湾、库布齐、银肯塔拉、窝阔台、恩格贝几个沙漠景区;还有变沙害为沙利治理出经济效益的,像树林召的推沙造田,东达集团沙柳做密度板、沙漠养殖,恩格贝的综合利用等等;特别是现在利用沙漠光照充足的有利条件,发展光伏发电。

    看到这些,我常常羡慕不已,也常常想起自己的老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回到了老家,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年我的老家裴家壕,这个沙漠里的小村子,远不是我想象的让沙漠吞噬,而是利用沙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户家弟弟裴飞承包下了自家周边6000多亩沙丘,在不到十年间,全部种上了树,其中有4000多亩沙柳,每年春天仅平茬卖苗条收入3万多元;养了近700只羊,年出栏200—300只,收入10多万元;还有承包工程造林、各项林业补贴等等,年收入近20万元。户家哥哥裴云奎成了收购苗条、承包造林、制作沙障的商人,年收入也不下十几万。类似这哥俩情形的在村子里不是少数,村民们通过种沙柳、养羊、打工等,哪一户年收入都在10 万元以上。特别让人欣喜的是,村子里再也看不到沙丘的影子,站在村子中间的高梁上,放眼望去,村子里一片郁郁葱葱,只有村子远处边缘地带才能看到高大的沙丘。一条柏油路横穿村子东西,从村子到中和西镇政府所在地也修了柏油路,开车总共也用不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有几户村民还购买了小轿车,最差的现在也是摩托车代步,再也不用为穿越沙漠而受苦了。

    绿色覆盖了昨天的黄色,富裕取代了昨日的贫穷,羊儿欢蹦乱跳,人们喜上眉梢。我忽然觉得老家的父辈们、哥哥弟弟们、父老乡亲也是治沙英雄,我的老家也完全可以搞沙漠种养、沙漠旅游、光伏发电……沙漠也是资源,依靠沙漠也能致富,我的老家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