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一个学期,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否真的减轻?面对“双减”的硬性要求,老师如何适应这一变化?那些一面担心孩子成绩会下降,一面又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学习的家长们,又有什么体会和感受?近期,融媒体中心记者走进我旗部分中小学校,就“双减”落地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
压力减了,学习效果不能减
“平日里母慈子孝,写作业时鸡飞狗跳”,这也许是很多低年级学生家庭的真实写照。孩子不会写、家长不会教,作业完不成或完成质量不高,这一难题如何破解,教育体育局在经过前期大量调研走访后,推出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课后服务”的方案,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点赞。
第十一中学学生家长王慧说:“课后服务确实解决了一部分家长辅导不了作业的难题。像我的孩子,他一般都可以在学校将作业完成,回到家后,孩子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支配,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我们可以享受更多的亲子时光。”
“课后服务”将原来的放学时间再延长一课时,不仅解决了家长下班与接送孩子时间上的冲突,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完成作业,真正实现了不把作业带回家。
原来需要做到深夜的作业,为什么现在一堂课后服务就能全部完成了呢?这还要从“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的教学方式改革说起。
第十一小学的语文教师王珏坦言,“双减”政策的到来对学生们来说确实是减轻了负担,但对老师们来说压力倍增。如何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还能保证学生的成绩不下滑,这是对他们的一个考验。为此,学校提出向40分钟要效率,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一个年级组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作进一步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作业方面实施分层化、精细化布置,进一步精简习题,不做重复式、机械的练习,提高作业质量。
让孩子兴趣发展不“断档”
对于第八中学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们来说,每周的社团活动课成为了他们最期盼的“校园时光”。
今年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第八中学在如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上下功夫,下大力气打造了一批优质社团活动课程。不仅将原来的传统项目如绘画、歌唱、乐器表演等进行了提升,还积极与少年宫合作,打造了一批精品社团课,如机器人编程、航模、影视表演等,这些课程也成为受学生热捧的“明星课程”。
今年在读初二的学生陆佳桤参加的是影视表演社团。社团特别邀请我旗乌兰牧骑的资深老师进行现场教学,在给同学们普及影视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教授一些朗读、表演的技巧,让孩子们学会大胆表现自己。陆佳桤说:“我们的社团课安排在星期五下午,上了满满一周课,会非常疲惫,参加影视表演社团让我在疲惫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了乐趣。我是容易害羞的人,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我现在性格变得比较开朗了。”
从小学进入初中,所学课程增加,学习内容难度加大,对初中生来说,能挤出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几乎成了奢望。第八中学把发展学校的社团活动作为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的重要抓手,在经过了初期的走访调查后,根据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学校先后成立20多个社团,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既没有耽误孩子的学习,还能让他们的兴趣在社团活动中得到补充和延伸,不至于出现兴趣发展的“断档”,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第八中学教导主任全喜飞介绍:“学校开设了包括音乐类、美术类、科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陶艺类等社团课程,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花费时间和金钱培养的兴趣得以延伸,这些社团的设立也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育体育局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方针,切实从校内入手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从校外着手解决学科类培训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目前,全旗已注销学科类培训机构18家、办理学转非7家;已有2000多名学生退出学科类培训,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兴趣实践活动中;部分优质师资应聘到公办少年宫任教;学生、家长负担有效减轻。
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王文表示,下一步,教育体育局将把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后服务质量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深化课堂教改,抓实课堂常规教学,强化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完善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全过程管理。同时,常态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