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364期 >2022-03-24编印

白泥井镇:以乡风文明之“魂” 引乡村振兴之“路”
刊发日期:2022-03-24 阅读次数: 作者:通讯员 任 开

    近年来,白泥井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化乡村文明创建,努力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美丽乡村。


“立”“破”并举  乡风民风美起来


    文明风尚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白泥井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农村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将“文明种子”遍撒农村大地。

    白泥井镇着眼农村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特点,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念普及入手,培育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是共产党员、我帮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宣讲、表彰幸福白泥井之星、农民素质争优赛等方式,引导广大农民学礼仪、尊礼仪、用礼仪,摒弃不文明陋习,培育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的民风。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价值是行为的标准。近年来,白泥井镇积极推进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习,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培育优良家风、培育新乡贤文化。

    过去,一些农村地区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屡禁不绝,是文明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立破并举,敦风化俗,一手抓管理约束、一手抓服务引导,白泥井镇注重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约定办事规模和标准,形成老百姓自己的“土规定”“好规矩”。白泥井镇综治中心通过初步排查、统一受理、分类办理机制,整合了基层综治力量,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共同推进平安建设。 综治中心一吹哨,相关部门要报到,群众解决烦心事“只进一个门、只跑一趟路”得以实现。

    新时代展现新风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白泥井镇将民风民俗、道德准则、科学知识、文明乡风,通过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墙头文化”传递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这些文化墙,色彩鲜艳,形象鲜活,图文并茂,即使目不识丁者也能一目了然,看得明白。文化墙正在成为农民群众的“文明礼仪墙”“道德教育墙”“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模范宣传墙”,成为搞活农村文化、育实乡风文明、创新成风化人的好载体。


文化惠民工程  涵育乡村文化根脉


    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期盼,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白泥井镇通过组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吃水不忘挖井人”和“春风十里不如学雷锋的你”等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此外,白泥井镇还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让文化不仅被“送”到乡间,更被“种”进地里,村村都有文艺队,户户都有文艺人,人人都有拿手戏,使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面开花、多姿多彩。

    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满眼仰望城市的繁华,而要反躬寻觅乡土的根脉。白泥井镇结合“我们的节日”、“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培育文化户、建设文化大院等方式,赋予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以“时代内涵”和“大众味道”,真正让农村留住乡韵、记住乡愁。


建设美丽乡村   铺就乡村振兴底色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传统乡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以前这个季节你要来的话,满大街刮的都是塑料袋,根本不爱出门,现在老百姓日子好了,对生活环境要求也高了。”侯家营子村高勇说,“如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干净整洁的村落街巷使人感到舒服惬意。” 

    白泥井镇把农牧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作为突破口,以老旧房屋、沿河沿路、大街小巷、畜禽养殖区等为重点,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把美丽乡村建设列为全镇重点工作,以乡村垃圾处理为重要抓手,白泥井镇连续组织开展以“热火潮天干起来 乡村环境美起来”“爱我白泥井,清洁我家园”及“美丽庭院、干净人家”为主题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从“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到“垃圾有人拾,室外开鲜花”,白泥井镇打造出一套乡村垃圾处理新模式,各村建有垃圾回收站和垃圾转运点,各处都有分类垃圾箱,按照人口聚集、交通便利、便民高效原则按片儿区建设垃圾低温裂解站,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农牧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现实问题。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白泥井镇将以实际行动推进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共同提升乡风文明程度,为建设文明村镇、助推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