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近三十年,我先后有三次驻村工作经历,第一次驻村任包村干部,第二次任第一书记,第三次任驻村工作队长。三次驻村经历虽不尽相同,但都让我感触颇深、深受教育。虽过去好多年了,驻村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仍难以忘怀。
王家壕村包村干部
一九九九年初,我被组织分派到原马场壕乡政府工作,那时我刚参加工作,还是个毛头小伙,感觉什么都新鲜,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乡党委给我分工后,任命我为乡团委书记,兼任宣传干事和精神文明干事,同时兼王家壕村包村干部。
分管我的包村领导是石副乡长,长得人高马大,一脸络腮胡子。别看他平时大大咧咧,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工作起来却十分认真,有条不紊。
那时下村很艰苦,我俩骑一辆摩托车,穿梭在东柳沟河两岸的沟沟岔岔,爬过了这道沟,又翻过了那道坎,路途遥远,每次去村里,都要翻好几道梁,过好几道沟。每遇发洪水,必绕道而行,骑行在泥泞的路上,回到乡政府连人带车滚成个泥圪蛋。虽苦点累点,但苦中有乐。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熟知很多农村的事情,邻里之间起纷争了,也就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实际上农人把土地看得比命都值钱,我们下村解决最多的也是土地纠纷。村民老陈在河槽上游打了一处拦河坝准备灌溉土地,一场洪水下来,不光让洪水把自己的地推了个精光,连下游邻居老王的土地也推了。两家的矛盾自然也就形成了,结下了梁子。老陈和老王谁也不让谁,也不找村领导处理,直接来乡政府上访。
乡政府办公室接案后,转办给石副乡长,石副乡长从办公室领办后,我俩不敢有丝毫耽搁,骑摩托车一路颠簸去了村委会,通知双方当事人也来到了村委会。双方叙述来龙去脉后,石乡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说:“《土地法》有明确的规定,侵占国有土地和他人土地,那叫犯法,私自动用整改河道土地,那叫犯罪。你俩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看在你们能主动承认错误,乡里决定由老陈赔偿老王的土地损失,并尽快恢复河道畅通。”经过协调处理,双方握手言和,表示满意。一件邻里纠纷案,在我们的努力下“和”了。
一九九九年,国家实行缴征农业税、牧业税,以及计划生育工作,这三件工作对于包村干部尤为重要,所有的包村干部都要到各自所包村挨家挨户催粮要草。这些要回来的钱,除了上缴国库,才够乡干部们发一次工资。
我和几位乡干部在村社干部的引路下,先后去三眼井村和王家壕村向农民收缴牧业税。三眼井村是我的故地,是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那里的一山一水、风土人情都与我息息相连,那时父母和姐姐还生活在老家,故我去收缴牧业税难度可想而知。
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和我生活多年的故亲挚友,没有一个人为难我,他们很支持配合我的工作,把该缴的税款,一分不少地应缴尽缴,让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感到很欣慰。乡领导得知我把最难拿的几户钉子户的牧业税轻松地收了回来,感到不可思议。其实是老乡们给足了我面子,毕竟是一乡一土,他们更是看在了父亲的老面上。到那些“钉子户”家,我没有碰壁。我和老乡们蹲在羊圈外拉起了家常,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养殖情况,我把随身带的科学养羊技术书籍发给了他们,并给他们详细讲解了养羊的注意事项,因为过去我在家里养过羊,再加上翻过书本知识,有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工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
听说村里有养羊户想搞青贮玉米,不懂这方面的技术,而我恰巧年初在乡政府科技培训会上学过,心里有底,就跑过去,手把手教给他,并把附近的养殖户叫过来一起示范。发酵青贮玉米需要把菌撒匀,撒上玉米面,踩瓷拌湿,用塑料布盖好,不露风就行,做法有点像老百姓的浆米罐。看到我给他们办了件好事,又亲自与他们干活劳动,老乡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件事,让我深深地懂得:包村干部必须有一技之长,有服务农村的本领,老百姓才服你。
我当乡干部,又是包村干部,白天在田间地头搞服务,晚上挑灯夜战,夜深人静之时,我把一天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整理成文,一篇篇发表在了《鄂尔多斯日报》和《达拉特报》上,“马场壕”三个字,在我的走笔下,常见诸报端。我在乡政府的那一年,见证了马场壕乡党委、政府发展最好的一年,马场壕乡政府在全旗当时二十三个乡苏木镇中榜上有名,捧回了各项荣誉,我所包的王家壕村也名声在外,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注。
母哈日沟村第一书记
2013年6月2日,我在达拉特旗广播电视局当记者十三年,刚被提拔副科领导一年后,旗委组织部又选派我到白泥井镇母哈日沟村担任第一书记。
期间,我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着力从基层党建、经济发展、社会公益、文化繁荣、医疗服务等方面为母哈日沟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取得良好成效,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
母哈日沟村属达拉特旗梁外山区,全村1382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常住人口仅有380人,村民都年龄偏大,且居住分散,靠种点薄地养羊生活,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走访,我了解到当地羊肉、鸡肉、鸡蛋市场行情非常好,加之那几年雨水大,水草丰美,很适合养羊和养鸡,我就买来养殖书籍资料,广泛宣传养羊、养鸡的好处。
搞养殖需要钱,我多次领着村民到银行,帮助协调养殖贷款。为了让农民种养殖更加规范化、上规模、上档次,我到当时的旗工商局帮助农户注册了小杂粮种植合作社及山地虫草鸡养殖合作社,并积极协助他们解决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那时,母哈日沟村种植荞麦、莜麦等小杂粮100多亩,存栏羊达到3000多只,鸡10000多只,鸡羊的存栏数较过去翻了一番。
在入户走访调查中,我发现群众还收看不到有线电视,文化生活非常单调,因为贫困,一些大学生不能到校读书,群众有病也忍着舍不得花钱去看。我利用在电视台工作的优势,组织《乡土风》栏目组的编导人员,为群众拍摄了一场《乡土风》栏目,不仅让群众当上了“演员”,而且还上了电视。
拍摄《乡土风》栏目当天,恰逢当地赶集,我邀请了达拉特旗人民医院的医疗专家开展义诊,开设了B超、内外科、妇科等常见病的检查,义诊人数达到500多人,并对检查出的2名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及时进行救治。
活动当天,我们电视台的7名科级领导还为7名贫困大学生每人资助1000元,并免费为群众发放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器和农网多路微博接收器120套,每安装一户有线电视,电视台就为农户补贴350元,共计45000元,这一惠民举措解决了村民收看不到有线电视的问题。村民薛存良在我冒雨为其安装了有线电视后激动地说:“活了七十多岁,我终于在家看上了咱们达旗电视台的自办节目,心里真高兴啊!”
此外,我还对当地的10户贫困户进行了救助,为他们送去了价值2000元的米面,解决了基本生活所需,深受山区群众好评。
我在母哈日沟村与群众以心交心,工作上与老百姓打成了一片,也为他们办了不少好事实事,我的业绩被上级给予了肯定,被鄂尔多斯市委表彰为全市“三到两强”下基层先进个人,并在大会上代表达拉特旗作了典型发言。
唐公营子村工作队长
2015年初至2016年底,按照旗委“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安排,我又被选派到白泥井镇唐公营子村担任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并兼任工作团办公室副主任。看起来,虽然工作换了,从梁外到了沿河,工作量大了,但工作职责没有变,为群众服务的热情没有减。
初到唐公营子村,我们六名队员按照分工,每人承包一个社进行入户走访,调查了解民情。当我走进唐公营子村樊南社方耀光家,老方刚从地里回来,正在午休。通过交谈,我得知67岁的老方养了40多只羊,还想建棚圈扩大养殖规模,但主要愁资金和技术,我便答应帮助他协调养殖贷款,并请技术员给予指导,看到老方养的羊都是过去的小尾寒羊,品质差、效益低,我就建议他淘汰劣质种公羊,用无角道赛特种公羊和小尾寒羊母本进行杂交,这样产下的羔子肉质好,市场上有人要。看到我一脸真诚,说得有理有据,老方满脸疑惑一扫而光,拉住我的手说:“你说得我开窍了,我老头子还想在养羊上大干一番。”
那天,从老方家出来,我思绪万千,扪心自问,农村工作难啊!虽然当下是信息时代,电视、网络等都很发达,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很落后。有幸能成为下基层的工作人员,我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很大。农村是个广阔的天空,农业还未完全实现现代化,农民还过得很苦,我们这些从机关走出来的干部,还有很多具体的事情要去做。
我在唐公营子村下基层,已过去六年多了,我至今没有忘记在九斤圪梁社选社长一事。来到唐公营村,我和队友们还没摸清方向,棘手的问题就找上了我。该村九斤圪梁社两年来一直没有社长,导致社里的土地矛盾越积越多。
我同镇村干部沟通后,工作队决定召开社员大会,收集问题,征求社员意见。就在收集问题进行调查的时候,让人头疼的问题又出现了:村民中有双重户口的,也有不是农村户仍未放弃种地的,还有农村户口至今无地的。只为选个社长,工作队员们遇到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多,但我们没有躲避,主动上手。
一个多月,十八次社员大会,五次推选社长,我和队员们与当事人单位联系,核对身份信息。“侦查”工作见效了,双重户口和正式职工有地的问题解决了,没有了土地矛盾的困扰,社长终于选出来了,社里重新分配土地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重新分配土地的同时,顺便把20多年前遗留下的边角地、荒地、迁坟之后的闲地问题也一起解决了,也就几天的工夫,这场土地风波终于平息了。
每次下村回来,我和队员们总会听到一些诸如“你们工作也太认真了,常常加班加点忙得饭也顾不上吃,晚上十二点多还在写材料,真傻”之类的话,加之工作队进驻的又是唐公营子村,所以就有了大家口中所说的“唐队”。人们总笑着说:“‘唐队’的人真傻!”可队员祁飞总要反驳:“是的,我们‘唐队’人在岗一分钟,就要干好六十秒。”
有了前车之鉴,后面的土地问题解决起来也就容易多了。记得九斤圪梁社的土地矛盾刚消停没几天,方家营子社的社员们就主动找到了工作队,反映的问题与九斤圪梁社的如出一辙。在镇村干部的配合下,队员们又开始了他们的“侦查”工作。根据村民们提供的线索,工作队先确定了14个“问题户”,再顺着线索一条条摸下去,我和队员们把电话打到了北京,近一点的又查到巴彦淖尔市,只要是村民们觉得有问题的,队员们都要认真核实,查它个清清楚楚,还村民们一个真相。最终,14户中需要退地的只有9户,其余5户均符合政策。
待方家营子社土地问题解决后,春耕已经结束了。队员们和镇村干部召集社员们召开社员会,征求村民们意见后,最终决定当年已耕种且需要退地的村民需向社里每亩交700元,作为对无地户的补偿,等明年春天再重新分配土地。最终又一场土地风波平息了。
我常说:“‘唐队’人真‘傻’,但‘傻’得顽强,工作认真起来,发扬的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傻子’精神,各项工作才取得了好成绩。”下基层以来,工作队与镇村干部还处理了九斤圪梁社园内土地承包费的分配问题;协调农综办为九斤圪梁社铺设地埋管道300多米……正是这为民办的一件件、一桩桩实事,才真实地反映出了“唐队”队员们的“傻子”精神。
“我是农民的儿子,从群众中来,终究还是要到群众中去的。要想做好基层工作就要立足村社实际,把群众当亲人,沉下身子同他们真心换真心,用实际行动融入到村民中,切实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用爱心、耐心和恒心,尽自己所能为群众办好实事,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这是我在工作中总结出的肺腑之言,也是经实践验证过的。
今天翻看微信,看到那时记录下了这样一段话: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了,母亲节晚上抽身吃了顿团圆饭,走时父母再三叮嘱要脚踏实地做人,不要因为看望老人而影响工作。不管是在梁外还是到沿滩,路程变了,服务的村民也变了,唯一没变的是我脚踏实地、勤恳服务的工作信条。
如今六年过去了,我静下心来,读着这些用血汗书写的滚烫字句,一幕幕的下乡经历又恍然如昨。母亲已走一年,那时就病重的老人家,我没有好好的陪她几天,让我好伤感,禁不住又泪湿衣襟。
就在那一年,我为包扶的唐公营子村九斤圪梁社贫困户李换送去了500元慰问金,大米白面各一袋,食物油一桶,为其孙子送去价值500元的学习用品,并为其争取建起了新房。为包扶的九斤圪梁社贫困户李大换同样送去了价值500元的米面和食物油。
我实帮真扶的点点滴滴感动了村民,被大伙称为“村民的贴心人”。我常说:“干部下乡不能走过场,要帮就实帮,要扶就真扶,要想方设法让广大村民和贫困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从“三到两强”驻村蹲点书记,到驻村工作队队长,四年的基层生活,使我接受了考验,也得到了锻炼。干部是组织的一块砖,如果需要,我将义不容辞,努力为百姓服务。
通过基层工作,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做好基层工作就要立足村社实际情况,用真心换真心,给群众真诚的关心,用实际行动融入到村民中,切实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真心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才能既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又赢得百姓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