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380期 >2022-07-21编印

点“秸”成“金”的麦立方
刊发日期:2022-07-21 阅读次数: 作者:郭文琛

3.1.jpg

    走进吉格斯太镇的小麦种植区域,耳边充斥着农用机械的轰鸣声,放眼望去满是秸秆打捆机忙碌的身影。麦田里,一台台打捆机张开大嘴将一排排平躺的秸秆瞬间吸走,秸秆们在打捆机肚子里经过一番旋转、压缩、捆绑的奇妙旅行后,最终变成一个个瓷实可爱的“麦立方”,乖巧整齐地端坐在运输车上,等待去往下一个“旅行点”——正时草业储草棚。

    吉格斯太镇是高质量小麦的主要产区之一,每年产生大量秸秆,今年预计产生一万亩秸秆,弃之可惜、焚之有害。为有效杜绝秸秆浪费焚烧,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吉格斯太镇大力推广小麦秸秆收割打捆一体化作业,做到秸秆全程机械化、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目前,全镇已有9000多亩小麦秸秆实现了打捆回收,循环利用。

    “以前,秸秆留在地里面是个大难题,影响种燕麦还污染环境。现在,麦子一收,秸秆就被打成捆拉走了,越来越高科技了。”看着地里的秸秆被清理干净,蛇肯点素村村民高兴地说。

    通过秸秆回收再利用的技术,吉格斯太镇从源头上杜绝秸秆堆积和焚烧现象,小麦秸秆变成“麦墩墩”后不仅有利于运输,而且利于储存摆放,成形秸秆也成为了养殖户首选的饲料。

    同时,吉格斯太镇还充分挖掘秸秆的潜在价值,利用秸秆青贮、粉碎还田等方法,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资金补贴等方式,让秸秆走上生态环保、增值生效的发展路子,有效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如今,在吉格斯太的麦田地头,有越来越多的秸秆打捆机参与麦收作业,秸秆不再是“麦收后的忧愁”,三伏时节的“烽烟四起”早已成为历史,现在的吉格斯太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已是常态,秸尽所能的“麦立方”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