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385期 >2022-08-25编印

乡贤吴君德:让农村留守老人吃上一口热乎饭
刊发日期:2022-08-25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刘 婷

       来到中和西镇翻身村七社,正是饭点,记者发现不少人家屋顶不仅没有飘起炊烟,相反,老人们走出家门,三三两两向着村子中央而去。那里矗立着一座邻里爱心食堂,推门而入,一群老人围坐在大圆桌旁,和乐融融地聊着天、吃着饭,屋里飘来阵阵农家饭菜香。

       “每天大概二十来个人,都是村里68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行动不便或者家里有特殊情况,咱也不是有多好的饭菜,就是让老人们来这儿热热乎乎吃口便宜饭。”这座爱心食堂的创办人吴君德有些不好意思地向记者介绍着情况。 

       今年41岁的吴君德一直在外打拼,几年前回到家乡中和西镇安顿下来,重操父辈的老本行——农业,在中和西镇创办了我旗第一家测土配肥企业,并带领周边47户村民成立了种养殖合作社,推广科学施肥和现代农机服务。“我们农村长大的孩子,多会儿也对农业有感情,就想回来和父老乡亲一起,想办法让种地更省力、收入更高。”吴君德的初衷很朴实。

回到村里生活几年后,吴君德也渐渐感受到了如今农村的问题:年轻人大多在外谋生,只留下中老年人留守在这里。与此同时,很多老年夫妻因帮衬儿女,被迫分离,不得不两地居住。吴君德经常看到村里老人们下地劳作一天,回家却吃不上一口热乎饭,于是萌生了办一个爱心食堂的想法。

       “这一辈老年人,经历过最苦的年代,小时候温饱都成问题。现在这么好的生活条件,咱们不能让他们老了还吃不上口热饭。我就想尽我所能出点力,让外出的年轻人放心打拼,让老人们生活得更舒心。”在吴君德眼里,几十年生活在一起的邻居老人们也是他的家人。

       说干就干,在向中和西镇政府申请后,去年底,吴君德带领村民,用短短十几天时间,在村中央的活动室旁盖起了一座占地150平方米的爱心食堂。厨房里是大锅小灶,外面摆放了大桌小桌,村里凡是68岁以上的老人,一年象征性地交200斤白面,就可以每天来这里吃午饭和晚饭。从此,村里的老人们再不愁吃不上饭,腿脚不便的老人、空巢孤寡老人,还有个别情况特殊村民都可以来这里吃上这现成的爱心大锅饭。 

       “我今年79岁了,老伴儿76岁。我们上了年纪的人就愁一天做这三顿饭,每天在这里吃很省事,又吃得顺心。”刘板仁老两口笑呵呵地和记者聊着天。“再就是每天来这,我们这群老年人饭前饭后还能拉拉话,比自己待在家里红火。”这位老人的话引来其他老人一片笑声。

       “这两年,老伴儿去树林召看孙子去了,我一个人也吃不上口好饭。君德真是实在好后生,体恤我们这些老年人,在这里简直相当于免费吃饭!”村民吴栓狗高兴地说,眼里是满是赞赏。

       食堂建成后,不仅解决了老人们的吃饭难题,每到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这里又成了村民们的活动场地,大家在这里庆祝节日,一起做大锅饭,浓浓的人情味和烟火气让村民们关系更加紧密,邻里关系更加和睦。村民吴外枝不由感慨到:“远亲不如近邻,感觉自从食堂建起来后,我们整个村子都更有生气了,更团结了,邻里邻居关系更好了,矛盾都少了。”

       很快,翻身村七社建起爱心食堂的消息传到其他村子,很多几里地外的老人听说后,都想到这里解决吃饭问题。但是因为前期建食堂投入很大,后期雇用村民做饭、日常买菜等开支也很大,吴君德暂时只能无奈婉拒。但是,他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将孝老爱亲的美德弘扬下去,切实解决更多农村老人的吃饭难题。

       “我的能力有限,希望更多走出去的成功人士、爱心人士都加入进来,政府也给我们提供些支持,人多力量大,咱们让更多老人吃上热乎饭。”吴君德由衷地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