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394期 >2022-11-17编印

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丰产丰收
刊发日期:2022-11-17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龙 袁娇

微信.jpg

吃饭靠粮,种粮靠地,建好高标准农田是提升地力、确保粮食增产丰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旗坚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不断加快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全面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助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走进昭君镇沙圪堵村的加工厂内,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稻香味,金黄色的水稻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通过一道道加工程序,瞬间变成了颗粒饱满、洁白透亮的精品大米。村民訾金玉今年在高标准农田里种植了10多亩水稻,实现了水稻从种植、生产、收购到加工的全产业链模式。

訾金玉说:“今年共种植了70多亩水稻,其中在智慧水稻高标准农田里种了10多亩,产量相当可观,比普通大田每亩产量高200多斤,每亩收入增加400多块钱。而且在高标准农田里种植的水稻直接代收,每斤1.9元,解决了我们卖粮难的问题。今年整体的收入十分可观,是个丰收年。”

沙圪堵村以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与耕地质量双提升,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水稻的产量与品质稳固提升。与此同时,还成功注册了“达拉滩”大米品牌,目前已成为沙圪堵村一张闪亮的农产品名片。

沙圪堵村党支部书记李清云说:“我们今年打造了1600亩智慧水稻,纯有机肥种植,亩产突破600多公斤。从收割到现在,加工厂每天3台大型机器高速运转,已经加工生产200多万斤大米。”

经过春耕、夏耘、秋收等一系列农事之后,恩格贝镇乌兰村村民温利种植的480多亩玉米喜获丰收。温利笑着告诉记者:“之前一直在普通大田里种植葵花,每年销售总额30万元,扣掉成本,利润不到10万元。今年在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里种植玉米,土地由原来的黄河水漫灌变成现在的机电井精准滴灌,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生产用水,而且土地利用率也提高了。今年种植的玉米都已出售,利润高达24万元,相信明年的收入会更高。”

乌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利工程建设、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内容,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给乌兰村村民带来的是生产的便利和丰收的希望。

乌兰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亚楼说:“下一步,针对已经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土地,我们将继续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持续提高农民科学种植的能力。对一些可以实现集中管理的土地,通过集中经营或统种共富等模式,降低土地经营成本,实现增产增收,将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项目的政策红利最大化转换为老百姓手中的实际利益。”

截至目前,我旗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2.31万亩,未来十年预计新增14万亩,现已初步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格局,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