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亮 摄
近年来,达拉特旗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目标,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结合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一条政策,紧盯专班化统筹、项目化推进,突出顶层设计、模式创新、资金保障、建设质量、项目实效,打出“三套组合拳”,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效统一”,让数万亩粮田摇身变“良田”。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5万亩,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完工,累计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152.5万亩,占全旗基本农田的67%。全旗粮食生产能力与综合效益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产量达到16.5亿斤。
“三套组合拳”拳拳生威
统筹高标准农田和其他项目融合发力。通过集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秸秆还田、农机深耕深松整地、残膜回收等项目,利用基层农技推广补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高素质农牧民培育等项目工程,采取“良策、良法、良种、良肥、良药”等措施,实现项目叠加效果,为夺取粮食稳定丰收提供有力保障。
统筹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双管齐下。按照“新建与提质并重、突出建设重点、发挥区域优势、注重建设实效”的原则,优先安排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开展高标准农田新建工作,同步筛选“十二五”以来建成的,项目运行时间接近服务年限,且投入偏低的入库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提质改造,组织申报全国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旗,现已完成方案编制报送,力争3-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87.41万亩,提升改造92.59万亩,实现整县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力争到“十四五”末,全旗粮食产量迈入20亿斤大关。
统筹前期建设与后期管护协同推进。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长效机制,严格按照“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落实“嘎查村为主体、苏木镇监管、旗级负总责”的管护责任体系,做到高标准农田有人用、有人管、有钱修,确保发挥项目长远效益。
“三大效益”立竿见影
土地规模化集中化程度“大”,社会效益佳。按照“大破大立”整治思路,打破农户原有的承包界、地块界、渠沟路布局,统一开挖渠沟、修整道路、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划分地块,构建起“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的土地经营新格局,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流转、实行机械化耕种以及集约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目前,项目区新增有效耕地及机械化作业率均提升近5%,九成以上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同步探索开展整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规模经营改革,实现基础设施、农田效益双提升。
粮食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佳。聚焦粮食高产高效,围绕农业清洁化、集约化生产,跟进实施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客土还田、深耕深松、测土配方等土壤改良措施,以及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农业废弃物回收等面源污染防治措施,推动耕地地力稳步提升;同步推广四统一、统种共富等模式,实现亩均节约成本180元,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按照种植玉米计算),增幅达到13%,昔日的巴掌田、低效田逐步变成连片田、高产田。
耕地节水潜能“大”,生态效益佳。项目区节水灌溉设施进一步完善,黄灌区采取先进衬渠施工工艺和技术,有效避免冻胀破坏;井灌区推行精准灌溉、水肥一体等耕作方式,区域生态环境整体性好转,形成良性循环的农田“小气候”,真正发挥了林带防风护地、涵养水土的作用,斗渠行水期缩短3-5天,灌溉水利用率显著提高,亩均节水量达到100立方米以上,为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智能测控水价改革创造条件,推动“汗水”农业向高质高效农业华丽转变。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达拉特旗将牢牢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进一步完善“大破大立”治理模式,不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积极争取实施全国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把全旗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推动粮食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力争在玉米高产示范、高效节水示范、智慧农业示范等方面走在自治区前列。同时积极探索实施“高标准农田+”模式,深入挖掘生产、生态、景观综合功能,力争实现高标准农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