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新闻总第404期 >2023-02-16编印

红葱种出“现代味”,亩均增产2000斤
刊发日期:2023-02-16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王枝莲

图片77771.jpg

       初春时节,走进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红葱育苗基地,记者看到红葱穴盘纸筒育苗大棚内生机盎然,绿油油的葱苗挨挨挤挤互不相让,似乎要把这春天的全部激情与活力肆意挥洒、尽情渲染。

       “从‘葱娃娃’下地入种,到成品葱出土上市,传统的红葱种植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采用大棚穴盘纸筒育苗,将这一种植周期缩短至10个月,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使用率。”恩格贝镇武大仓村村委委员郝军告诉记者。

       恩格贝镇梁外一带,因地处库布其沙漠边缘,以沙梁旱地为主,许多农作物都不好种,只有红葱经过了物竞天择,成为地方一大特色,2022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在大棚里种植葱苗,不仅缩短了生长期,而且可以实现机械化移栽,为红葱种植全程机械化打通了最难一关。”达拉特旗葱产业协会会长吴利祥介绍说,传统的红葱种植,要把育成的种苗起出来,经过修根、剪叶、分枝、人工移栽等环节,要耗费大量劳动力;在大棚里利用穴盘纸筒培育红葱苗,可将穴盘装到量身定制的红葱种植机上,机器启动,整整齐齐的葱苗就被移栽到广袤大地。

       “当然,终极目标还是增产增收!”率先在当地尝试红葱大棚育苗和机械化种植的是鄂尔多斯市正北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王文慧说,大棚育苗的意义不仅是缩短育苗期,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种苗的科技含量、提高了成活率,从基质土的防虫防病到育苗期的科学管护,都为葱苗的健康茁壮成长打好了基础。经过实践检验,这种全新的种植模式成活率在95%以上,而传统种植很难达到80%;而且因为苗肥体壮,新模式至少要比传统种植模式亩均增产2000斤。 

       2022年,风水梁镇种植户马宇分别用传统种苗和大棚种苗种植红葱,前者亩产4000斤,后者亩产6500斤,而且两者的品相悬殊,后者的市场认可度更高。 

       郝军的种植经历更令人惊叹,他用大棚种苗种植了60亩红葱,并且在专家的指导下,全程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管理,最后亩产上了万斤,当地多年来的红葱产量也就是亩均4000斤左右。 

       “原来,红葱也能通过现代化方式进行种植,我们从此对科学种田、科技增收深信不疑!”2023年新春伊始,郝军就和吴利祥、王文慧商定在武大仓村集中连片种植红葱600亩,要把这“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真正做大做强。土地是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整合而来的,葱产业协会负责组织生产、技术服务,企业负责资金支持、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三方权责分明、抱团共赢。

       “到2025年,武大仓村的红葱现代化种植要发展到5000亩,同时基本建成红葱产业链,实现从种苗到餐桌的全链条发展,助力村民增收、乡村振兴。”郝军规划的发展梦想,正在这个崭新的春天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