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王爱召镇新民堡村的付四才是鄂尔多斯木器传统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出身木器世家的他,依然希望守住这份古老的技艺并将其发扬光大。
见到付四才老人时,他正在自家的木器作坊里干木匠活儿,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依然精神矍铄。老人说自己十五六岁就跟着父亲开始学艺,刚开始的时候只是看父亲干活,后来帮着父亲干一些简单的活儿,时间长了熟能生巧,就可以独当一面了。自己兄弟七个有五个后来成了木匠,自己干木工活儿将近60年,还收了十几个徒弟。
付四才告诉记者,木工活的步骤非常繁琐,包括选样子、画样子、选料、下料、推刨、画线、裁剪、榫卯、组装等一系列工序。因为那时颜料很少,价钱又贵,如果想给家具或者门窗上色的话,就得把红色的高粱穗放在水里煮,用煮出来的红水和麻油混合在一起,最后熬制成浅红色的油脂染料,再刷到家具或者门窗上面,就算是上了色。那时候,人们请木匠主要是做一些日常的家具,如填心桌子、六十四眼窗子、躺柜、梳妆台、高低柜、门箱柜、床柜等。“那时我做一个门箱柜,用时大约是4天半,工钱是12元”,付四才笑着对记者说道。
在付四才近60年的木工生涯里,他最难忘的是帮一户村民做儿子结婚用的家具。这户村民当时家里特别穷,男主人有轻度智障,女主人身患残疾,他们的儿子结婚想要做一套家具,包括板箱、底座、门箱柜,但是家里既没有钱也没有料。这可把付四才难住了,但他体谅这家人的处境,尽力而为帮助他们。他到处寻找木材,找别人家做家具剩余的一些边角料,再向生产队要了一些多余的木料,还去野外捡了一些树木,回来精打细算加工,硬是用一个月的时间帮这家人做好了家具。直到许多年后,这家人对付四才依旧怀着感恩之情。
付四才的儿子付柱告诉记者,自己也是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木工活,他和父亲有着共同的心愿,就是将鄂尔多斯木器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现在他和父亲想在村子里或周边选址建一个小型的木器传统制作博物馆,同时建一个加工车间,与文旅部门合作制作一些能体现鄂尔多斯地方文化的木制工艺品供本地和外地的游客购买。届时如果有想学习木器传统制作的,自己和父亲都可以免费教习。
在付四才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里的一户人家,这家人的满面门窗就是付四才五十年前给做的,虽然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但是这扇门窗看上去样式依然精美,结构依旧牢固,这也象征着付家父子想要将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的意志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