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响沙总第418期 >2023-06-01编印

二叔的回家路
刊发日期:2023-06-01 阅读次数: 作者:梁仓

二条配图.jpeg

       二叔搬到鄂前旗算起来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这些年每每与二叔相见或者是在大年三十的拜年电话里,总能从他的言谈吐语中体味到他的满足和幸福。

       二叔与我其实没有血缘关系,我们是前后院老邻居,父辈之交,他长我三岁,我和他家老三是同岁发小,与比我小三岁的老四是学习中的挚友,从小到大可以说是往来不断,互通有无,关系甚密,按邻里长幼排序,他们与我的父辈们都是称兄道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所以是我的长辈。

       今年5月2日一大早,三叔给我打电话,说他和二叔一家回达拉特旗答礼,住在杜家圪卜,上午想领上孙子、外孙们去赵大剪文化大院看看剪纸展览馆,我欣然答应并安排了行程。

       我在罕台河的东侧接上他们一家,先去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林原村,参观乡村振兴学院和林原村,二叔一下车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以为我见不上你了。”看着满脸浮肿,上下车腿脚不太灵便的二叔,听着这么伤感的话,让人无比揪心。

       柳软蜂飞好起犁,依墙农具已歇息。接下来我们又一起来到了村委会那一块儿,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对其中的建设风格、乡愁痕迹大加赞赏,特别是镶嵌在墙上的那些一目了然过了时的耧犁耙杖等生产器具和大瓮、小磨子等生活家什,勾起了我们许多曾经的回忆,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笑中,我们一起合了影、留了念。

       我们从剪纸艺术展馆看到了农耕文化收藏馆,一件件珍贵的收藏品不时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在这优雅宁静的展馆里,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那一幅幅动物剪纸生动活泼、栩栩如生;那一幅幅历史长卷,主题鲜明、叙事清晰、惟妙惟肖……娃娃们抱着各自满意的玩具和剪纸纪念品恋恋不舍地走出了展馆。

       中午我在兴昌渔村设宴招待,大家落座后我才发现二叔一家不在,三叔说:“他们一家中午还有礼了,不能参加了。”想起二叔那句揪心的话,我下午专门去了二叔下榻的酒店房间,与二叔聊了他的病情,并针对他的病情给出了一些建议。二叔表示回去一定试试我说的方法。之后,我领着他们一家去仁爱老年公寓转了转、看了看。

        5月10日早上6点左右,我给二叔发了条微信,询问他的近况,半前晌了也没有回话,后来三叔给我回话了:“我们在银川了,你二叔正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希望很渺茫!”一句话让我木然……

       之后便收到了二叔离世的消息,让我泪目。遵循二叔生前的心愿,家人们还是将他从500多公里外的银川某医院“超度”回老家,当我再次看望他时,年仅66岁的二叔已经睡到冰棺里了,永远醒不过来啦,再也听不到他说话了。

       二叔和所有的同龄人一样,经历过缺吃少穿的时代,家贫和他大哥的过早离世,让二叔念完初中就回家务农了,和终生为“羊倌”的父亲操持起这个家。在生产队时,他从社员、青年突击队长、队长干起,任劳任怨、一生为民,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好评。

       包产到户后,二叔在经营好责任田的同时,一有时间就到外面打工挣钱,因为供两个弟弟读书要用钱,自己成家也要用钱,那些年不知付出了多少辛苦!特别是到白泥窑掏白泥,为了多掏点白泥多卖几个钱,就掏别人丢弃的水窑,在那连腰都直不起来的地下,在泥糊糊里面一躺就是十多个小时,后来的类风湿关节炎就是在那时“挣”下的,关节疼痛伴随了他几十年。

       细想二叔也是让家贫坑苦了,不然肯定也是块儿读书的料,年轻时他热爱学习,积极上进,记忆力超强。有两件事情可以佐证,一件事是2021年底我们要给原来的城拐一队整理一本“大家谱”,把解放以来在一队生活过的所有社员的情况收编在内,当时有个给生产队放猪的老汉,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但一说起这个人详细的情况又说不清。有一天我和二叔在电话里说起这件事,二叔说他在上初中时读过一本书叫《高原骏马》,那里面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养猪模范杨三女”,就是记述他家养猪这件事的,正好我还有这本书,我急忙翻看,真的是这样,解决了燃眉之急。

       无独有偶,2022年下半年,我参与了《四村故事》的编撰工作,也是一次电话闲聊,无意中扯到这件事上,他又给我推荐了一篇文章,他说在七三、四年的《鄂尔多斯报》上读过一篇文章,而且是在初中语文课上老师给讲过的,文章题目是“木塔巍巍,巍巍木塔”,就是记述当年四村公社跨河木塔宏大工程的,我把这个信息及时地反馈给编委会,后来派人去鄂尔多斯报社,还真的找回了这篇文章。我惊叹:二叔的记忆力如此超强,种地、打工、在“水窑”里摸爬滚打四十多年,虽经磨砺,但却对青年时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如此牢固,记得如此清晰,真是了不起啊!

       在去往鄂前旗的二十多年里,二叔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自家的小农庄,小农庄地理位置独特,处在了鄂前旗著名景点大沙头的西侧,站在大沙头制高点上,就能瞭见他家的院子。儿子成家立业,在部门里还担任着职务,孙子开始上学,有空也能帮他干活儿了,一家人其乐融融,但随之而来的是二叔与日俱增的思乡之情,真的是“一念乡音梦不成,风中传递故园声。”

       二叔只要有机会回到家乡城拐,就得住上几天,和乡亲们“刨上几锅锅”,说来也是,二叔虽是一介草民却深明事理、公道正直、与人为善,和谁也能合得来,每到饭熟了,大家都盛情邀请他到家里吃饭,还得喝上两盅。

       前些年手机上开通了微信,二叔急不可耐地建起了“城拐一队大家庭”群,还担任群主,把各家各户都拉进群里,时不时地吆喝一声,和这个开个玩笑,和那个斗个嘴,没有感觉到丝毫生疏,仿佛还和乡邻们居住在一个村子里。

       细思近年来与二叔往来的种种细节,我悟出了他心念家乡的情怀。在此大体列出,以表深切缅怀。

       2018年底,二叔在微信群里提出了一队邻居大聚会的想法,赢得了大家的积极响应,紧锣密鼓地准备了一个多月后,一队社员终于在2019年元旦实现了大聚会。200多个老邻居,穿越四代人,有的邻居竟然40多年没见面,聚在一起漫忆思念之情、畅谈幸福生活、憧憬美好未来,两天的聚会大家仍意犹未尽,由城拐聚到了树林召,还印制了《情系故里》画册。

       2021年夏天,有一天我晨练时偶遇回来答礼住在蓝宝酒店的二叔,我看到他眼睛红红的,二叔说他昨晚喝多了难受。正好旁边有卖早点的,我请二叔吃了豆腐脑油条,我问上午干啥去?他说没做的,于是我搬着二叔去包头古城游玩了一上午,中午仍然答礼。下午给他打电话时,已经回城拐又“刨锅锅”的了。

       2021年底,在我的倡议下,二叔积极支持、主持编印了《我心中的城拐一队》“大家谱”。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大家谱”与大家见面了,他们三家还在端午节期间从鄂前旗赶回,搞了一次发行仪式,其实也是一次与家乡亲人的聚会机会,70多人聚在了东胜、康巴什,游览观光、推杯换盏,共叙友情,为期一天的活动,再一次增强了邻里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2022年11月份,已是寒冬时节,准备去包头朝聚眼科医院再次复查眼睛的二叔,因疫情被困在城拐40多天,我抽空“逆行”回城拐在三妹家请他吃了鸡肉蘸糕,当时二叔在杜家圪卜,我接他回了城拐,那天我们谈了许多,包括往昔记忆、人情世故等。

       现在想来,那顿饭是我请二叔吃的最后一顿饭,就在那天,我问二叔:“喝上两盅哇?”二叔笑呵呵地说:“有了就喝上两盅吧。”我说:“我不是舍不得给您喝,我是考虑到您的病。”

       ……

       二叔心念家乡,情系邻里,每时每刻都有回去的欲望,最后停靠的站点又回到了故乡。

       故乡是您思恋的归宿,故乡孕育了您的理想,乡邻们永远记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