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以前这里是村民的自留地,多则三五亩,少则三五分,承包价100多元,还找不到承租人。现在好了,经过整合成了一块田了。”闫英站在村子西头一片186亩的大块田边,指着田里的玉米苗说,“地里的玉米长势多好,真是给我们俩争气啊!看着这些苗苗,我们有底气了。今年做好了,以后村民们自然就会信服,工作就好开展了。”
一社一田,让零碎土地成为一个整体,由少部分人经营土地,有助于机械化生产、减少劳动力投入,重在解决农村老龄化严重、没人种地、土地细碎化等诸多突出问题,从而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也是吉格斯太镇主推的一种生产模式,今年以来,共完成21个合作社的集中统一经营。
一村一田:从6000多块到20多块
从“零碎”到“平川”,龚吉仁村五南社的张福义和南毛庵社的韩六花亲眼见证了这片脚下田地的巨大变化。
“3月1日。”韩六花脱口而出的日期,值得被铭记。从那天起,南毛庵社开始大破大立,拉土垫地、打破田界地垄、重新规划沟渠道路,将细碎耕地按“一村一田”进行综合整治。在龚吉仁村下辖的8个社中,按照“一村一田”进行综合整治的就有6个社。
3月29日,龚吉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土地合作部成立,村民以土地入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土地合作部。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推选出有威望、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员组成社管会,采用“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社管会”的经营模式,负责日常管理运行整合后的土地。
作为社管会的成员,从2月下旬以来,韩六花几乎每天都在村民间转、在田间转。从开工到结束,南毛庵社仅仅用了20几天的时间便完成了1200多亩土地的整合,新增100多亩耕地。
“我们只开了两三次社员会,最多三次,村民们就都同意了。”韩六花略带骄傲地说。
可否说,南毛庵社的速度,源于村民思想的转变。
五南社社长张福义心里清楚,土地整合虽然是好事,但还需要尊重农民意愿,不宜强推。在社员半数同意半数不同意的情况下,五南社也“勉强”开始了土地整合。可谁知,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开工后的一举一动。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那些刚开始不同意的村民竟然改变了主意,同意进行整合。”张福义没想到结局会有扭转,“为甚了?还是他们想通了。”
今年,龚吉仁村以“村”为单位推行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共整合了10500亩土地。“之前高低不一、大小不一,最小的田块只有2分,平整后每个田块在50-300亩之间。”一旁,村委委员杨清补充说,“平整后,地垄没了,边边角角也变成了农田,全村6000多块耕地变成了20多块,新增耕地200余亩。”
优化合并田块、平整土地、配套水利设施、畅通路网、土壤改良……龚吉仁村打造了一块田块整齐、规模连片、耕作条件良好、宜机械化作业的“大田”。
一村一田,龚吉仁村重新整合种植、农机、农资等资源,效率及产出都更高了。
一镇一田:为社会化服务提供舞台
土地整合究竟带来了什么?
全镇整合土地2.6万亩、规模化经营6万亩……其实,土地整合在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也有好多贡献。
一镇一田,主要解决的是吉格斯太镇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问题。
吉格斯太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成立镇党委领办联合社,负责全镇的联合购销、农业生产经营和产业园区建设运营等工作。联合社还孵化、承包了多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各村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高质高效的全程社会化服务。机械化、规模化作业,对田块等要求高,就拿龚吉仁村来说,今年通过联合社统购统销,共统购农资约197万元,较农牧民自己采购节省约15.36万元。“小田”并“大田”,为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了舞台。
“‘五田制’改革是吉格斯太镇探索创新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一次有益尝试。全镇以‘五田制’改革为抓手,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切实解决了土地细碎化和农业生产中社会化服务严重不足的问题,为全镇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接下来,我们将坚持集体化方向、合作化方法、股权化措施,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强村富民进程,在吉格斯太这片土地上绘出一幅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吉格斯太镇党委书记乔有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