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算好效益账,管好“钱袋子”。达拉特旗将“党建引领 统种共富”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列入旗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创新项目,成立工作专班,苏木镇党委领办联合社和村投公司,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创新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三链协同”党建模式,深入实施一产重塑十大行动,联动搭建乡村振兴农畜产品展销平台,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总量、增收益,农牧民增红利、增收入,全旗132个嘎查村2022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5万元,超百万元嘎查村5个,农牧民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集体的“腰杆”硬了起来,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
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春节前村里分红,刘二兵家六口人分得十万八千元。“过去和现在一比,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我是十二分的满意!”几个月过去了,74岁的老人谈及此事时依然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年初,侯家营子村官牛犋南社拿出500余万元给社员分红,全社281人,每人1.8万元。“我们升国旗、放礼花,炖了6只羊,全村人一起吃了一顿庆丰收团圆饭。”刘二兵说。
自2019年村党支部组织成立合作社,对全社3000多亩耕地进行集体化经营后,官牛犋南社的人均土地分红逐年增加:2019年11300元,2020年12000元,2021年14700元,2022年18000元。
强村富民,需要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带动引领。
强化组织领导,全力推动发展。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达拉特旗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新型农村牧区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创建市级“最强党支部”示范基地1个、市级“最强党支部”示范点4个、旗级“最强党支部”71个,整顿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8个,5702名党员挂牌亮户,累计办实事9000余件,党支部与群众建立起利益联结纽带,党支部开展工作有了抓手、群众对村集体有了依赖,广大农牧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聚拢在党组织周围,真正将“基层末梢”打造成为“振兴先锋”。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达拉特旗充分利用村集体资产、资源,吸引农业院校毕业生、新型农牧民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兴办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牧区的“土专家”“田秀才”、农牧业职业经理人等“领头雁”,将93名外出人才、129名后备干部及致富能手充实到嘎查村干部队伍,公开选聘132名大学生到嘎查村服务,选派23名选调生到村任职,实现“村村3名大学生”,择优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154名,让各类人才在农村牧区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引进伊利、东方希望等龙头企业25家,农企利益联结率达到62%。合作社“遍地开花”,产业项目落地落实,合作共赢提质增效,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向乡村聚集,美丽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乡村蝶变,向美而行。达拉特旗全面推行“党建引领 统种共富”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实现了发展状态、路径、力量、活力、形象“五变”,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强了,强村富民的发展之路更宽了,组织凝聚的群众力量更大了,乡村振兴的人气更旺了,农村牧区的人居环境更美了。
如今,黄河流域“米粮川”物丰景色美,“金色河湾”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绿色土地长出“金元宝”,生态产业变成“摇钱树”,和美乡村成为“聚宝盆”,集体经济发展“换挡加速”,人居环境越来越优美,发展道路越来越宽广,生产生活越来越幸福,既有了“绿水青山”,又有了“金山银山”。
“沙唱水美黄河湾,海海漫漫米粮川。”一幅农牧业有干头、农牧区有看头、农牧民有奔头的乡村全面振兴的画卷已徐徐展开,达拉特人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共富路上奋勇前行。
链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达拉特旗地处黄河中游南岸、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总面积8188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耕地面积288.8万亩,一产从业人员11.9万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享有黄河流域“米粮川”的美誉。近年来,达拉特旗牢牢扛起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政治责任,立足自身优势和基础条件,创新推行“党建引领 统种共富”土地合作经营模式,抓好抓实“五聚焦五聚力”,“以五变促五新”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党建引领绘就一幅依靠土地生“金”产“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达拉特旗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行“党建引领 统种共富”土地合作经营模式,促进优势叠加互补五个方面的新变化,实现聚合蝶变跃升五个层面的新突破,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20万亩、占全旗耕地面积41.5%,涌现出吉格斯太镇龚吉仁村“一统四化”、王爱召镇东兴村“统耕统种”、树林召镇新民村“伙耕伙种”等一批因地制宜的典型经验做法,一批苏木镇、嘎查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充分激发,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2022年,达拉特旗粮食产量达到16.5亿斤,实现“十九连丰”;完成一产总产值101.5亿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8元、增长7.1%,增速高于城镇常住居民2.6个百分点。
(转自《鄂尔多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