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428期 >2023-08-17编印

见闻一 木条变“金条” 沙柳有了新“名片”
刊发日期:2023-08-17 阅读次数: 作者:

“沙柳不仅能防风固沙,还能带来经济效益。”今年53岁的刘楞站在郁郁葱葱的沙柳带里,向记者诉说着沙柳的前世“金”生。

刘楞一直生活在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亲眼见证了官井村从一个偏远荒凉的小村子逐渐成为绿色同兴共富的模范村庄。他说,20世纪80年代,村民们靠沙柳烧水做饭,用沙柳修墙建房,是沙柳帮助村民度过了那段风沙吞噬的艰苦岁月。到了20世纪90年代,村民在与风沙作斗争过程中,沙柳是村民的“救命稻草”。裁成段的一棵棵沙柳,在男女老少的手中挺进沙漠。数十年的努力,沙漠变绿洲,村庄旧貌变新颜。进入新时代,沙柳成为村民致富法宝。小小沙柳,变成了种苗,变成了饲草料。

靠着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刘楞家也摆脱了贫穷的束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给记者算着家里的收入,现在种着1000多亩沙柳,每年领取国家家庭林场补贴,加上卖沙柳种苗的收入,再加上给饲料加工厂卖沙柳的收入,一年可收入十几万元。另外,自己还养着300多只羊、种植100来亩玉米。

官井村党支部书记陈军说,2022年,官井村新建了饲料加工厂,有效地利用了当地沙柳、柠条、秸秆等资源,增加农户养殖效益,壮大全村养殖业发展。官井村的沙柳种苗因成活率高、品质好,受到市场欢迎。在当地林业合作社的组织下,种苗远销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全村每年销往全国各地的种苗达50多万株,光沙柳一项的收入便高达150万元,沙柳真正变成了官井村的“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