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响沙总第433期 >2023-09-21编印

我的老宅我的根
刊发日期:2023-09-21 阅读次数: 作者:王波

我的老宅我的根2.jpeg

       近日,在老宅附近参加完一个亲戚的婚礼后,我的儿子们提出回老宅看看。

       儿子开车穿过几公里盘山乡村公路,不一会儿就回到了老宅对过的乡村小道上。一踏上家乡的故土,看到那熟悉而又久未谋面的老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生命的脐带一直连接着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老宅就像一只美丽的小船,在风雨中恒定淡雅前行,不时撞击着我的心灵。

       远远望去,弧形的山体包裹着的老宅略显苍凉,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她依然在我心中是那么绚丽多彩。

       走进老宅,庭院到处杂草丛生,被风雨侵蚀的门窗,间杂了许多白色的云碱小坨和黑色的蝴蝶霉斑,这些分明是年轮留下的记忆。推门进去,里面的布置还是当年的模样。窑洞正中挂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窑洞两侧墙上有妈妈贴上去的年画,旧家具大多还放在它原来的地方。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泪眼婆娑,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老宅是我的根,是我和儿子们永远的家,我的少年和儿子们的童年时代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有美丽的传说,这里有父辈们留下的足迹,这里有父母远去的伟岸背影,这里有我和儿子们美好的回忆。

       我家最先的老宅子在新窑坡,是人称“王善人”我的爷爷手上留下来的。那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曾有风水先生说,这里是上古年间吉祥鸟凤凰降落过的地方,故此地酷似凤凰翅膀。可惜先辈们不懂,修建的时候挖土伤了凤凰的筋骨,不然我们的先辈们早已风生水起。

       在我十三四岁那年,当时的生产大队在我家老宅的下面挖高岭土,地面下陷崩裂,老宅窑洞处在危险之中,父亲不得已离开老宅另寻居住之地。

       新修的老宅地处老家的三场坡,是父亲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老宅的院落窑洞,全是父亲一车车挖土,一块块开山取石,自烧青砖建起来的,院子里的花果树也是他亲手栽种的。新建成的家是两间石拱窑、两间土窑砖包门面,这在村里当时算得上是上好的院落了,赢得过往的人们不禁驻足观望。

       父亲虽没念过书,大字不识一个,但他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大家都叫他“良师傅”。十里八乡谁家的炉子不快,只要他一改修就很好使了。当地许多人家的石磨、碓臼都是他亲手用石头凿成。他木工、石匠等手艺活无所不能,有人说父亲当年家贫上不起学,要是能念了书,可是个了不起的人才。

       在我儿时,市场上基本没有儿童玩具,即使有也买不起。父亲亲手为我做的毛猴翻杠、陀螺和冰车我一直爱不释手。我从小可能也遗传了父亲的聪明基因,老宅三孔窑门面上凸起的双喜字和五角星,就是我看了别人家院子的装饰,亲手用小锤凿出来的。邻居们看了都夸我和父亲一样聪明能干。那时我常常为我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暗暗下决心要向父亲学习,将来做一个让大家崇拜的无所不能的人。

       父亲没文化,对我的教育也没有多少大道理讲,他只是说咱家祖辈多少代不识字,你要好好念书,好将来出人头地。就是他简单的几句话,鼓舞成就了我的一生。我们村和我同龄的七八个孩子大多相继辍学,真正念出书来的没有几人,我成了我们村最早的师范生、大学生。

       我的父亲是全村第一大好人、大善人,他的一生没有一个仇人。他教育我们兄妹三人和几个孙子要与人为善,不要与人记仇,要“仇拿恩解”,要做好人、做善事。他要我们学会感恩,绝不能忘了对我们有恩的人,要永远记住恩人对我们的好,绝不能说有伤恩人的话,绝不能做有伤恩人的事。在我当了领导后,他说你现在有能力了,有一本家在他小时候帮我们家渡过难关,你现在要多关心人家,多帮人家做事。按照父亲的嘱托,我为那个本家办了不少实事。父亲的教诲使我长大后,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了更深的理解。

       说罢父亲,再说说我的母亲。古往今来是严父慈母,可我家是慈父严母。我的母亲有很好的家教,她对我们从小管教很严,绝不允许我们犯错,我们兄妹三人很怕她老人家。别人家的孩子外面受人欺负,回家要让父母庇护自己和人家去理论。可我们当年,只要听到你在外面和人打架,不管你有理没理,都要挨母亲一顿打。即使受了伤回家也不敢说,生怕再挨一顿打。

       母亲对我们的日常举止行为也要求特别严格,要我们平时站有站相,躺有躺样。如有客人长辈来访,你若躺着,要立马起来迎送。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来了客人才能吃点面条、馒头等好吃的,客人吃饭的时候从不让我们同时同桌吃饭。过年一家人吃点好的,吃饭时娃娃们只能坐在次席,在盘中夹菜时只能吃朝自己这边的菜,盛饭时要求吃多少盛多少,不允许盛到碗里还剩饭,撒了饭要捡起来吃了,不能浪费一粒粮食。

       母亲是我们村最爱干净的家庭主妇,我们家常常被她打理得干净整洁、温馨和美。

       母亲虽然对我们要求很严,但她对我们兄妹和孙子们充满了炽热的爱。每次我们回老家,她总是把平时省下来的好吃的拿出来给我们吃。我们每次走的时候,她总是披一件衣服走出老远,还站在路口远望我们而去。让她回去她就是不听,我们走远了她还站在那里,看着她模糊的身影,我们早已泪如雨下,想必这个时候母亲也早已泣不成声。这么多年过去,母亲那目送我们远去的身影,还经常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每当此时此刻,我总会想起那句“母行千里儿不愁,儿行百里母担忧”的至理名言。

       父母虽然平凡,但很伟大,我们从小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下,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他们对我们儿时的教育,正应验了那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古理。

       受良好家风的影响,我的孙子们都很努力争气,大孙女今年大四毕业已参加工作,孙儿去年考上了他心仪的985大学,二孙女今年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

       纵有星辰大海,也不及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很想念他们,可他们早已驾鹤远去。如果他们还健在,我要带他们去乘飞机、坐高铁,去他们没有去过的天津、北京,带他们去吃从未吃过的美食……可这些都已成了奢望,真是“子欲孝而亲不待”啊!我常常后悔莫及,追悔不已!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还做他们的儿子,来弥补我今生的遗憾!

       父母离去,老宅成了我们思念他们的唯一寄托。最先的老宅是生我的摇篮,父亲新修的老宅有我的婚房。我的几个儿子,小时候在这里由我的父母带大,特别是三儿,直到上小学才离开他住了七八年的老宅回到我们身边,他对老宅有更深的情结,说起他小时候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事,他总是眉飞色舞,有说不完的话。

       树再高也有根,水再长也有源,树的根在地下,水的源在山上,老宅的根扎在我心里,融在我的血液里。父母是我们永远的根。我们后代一定要永记父母的恩德,继承父辈的遗志,常怀感恩之心,不忘初心、踔厉奋发,光宗耀祖,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