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甘肃的印象,在我以往记忆中是荒凉、寂寞的,印象中只有无边的戈壁滩,然而此次我到甘肃庆阳的环县,对甘肃的印象有了大的改观。也许是历史单独钟爱庆阳,用她的版图深深地撞了一下陕西版图的腰。所以庆阳环县有陕北一样的地形地貌、民情风俗和文化传承,同时,与陕西文化有很深的渊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独特的文化,秦腔和皮影戏是陕西文化的瑰宝,道情戏在陕西历史文化中也占有很大的分量。黄土高原相对闭塞的环境,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信天游和安塞腰鼓,甘肃环县也具有同样的人文环境。恶劣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陕北汉子,在抛闹黄土的同时,唱两句信天游,吼两句秦腔,跳起腰鼓舞,发泄心中的欲望,畅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应环县文化旅游局的邀请,我们一行到“中国羊谷、善美环州”参加2023年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在感受了浓浓的非遗文化遗产的氛围后,我们参观了环县生态旅游的名片——庄子峁生态农庄。
峁,是我国西北地区普遍的地理形态。人们把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丘陵地称为峁。庄子峁位于甘肃庆阳市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生态农庄,来到这里后,最使我感动的是创业者的的艰辛和他们的奋斗精神。奋斗可以说是陕北人的人生标配,恶劣的自然环境,要想生存下来,就得战天斗地。我的父亲就出生在陕北,小的时候跟着父亲回家乡,汽车在高原上行驶,从一个峁转到另一个峁需要好长时间,总感觉汽车在大山里来回转悠,200多公里路要走好几天。遇上收秋时节,所有的运输都靠肩挑背扛,这是小时候的我最犯愁的事。奶奶住在一个半山腰的土窑洞里,而吃水要到沟底的山洞边挑水,山路弯弯曲曲,半天才能挑回来。
在去往庄子峁的路上,一塬一塬的黄土平台上满是葱绿,塬上长着苜蓿或是小麦。我十分佩服庄子峁生态农庄的建设者,他们为了解决老百姓的生存问题,在这种千沟万壑、干旱缺水、条件恶劣的地方进行着不懈地探索。
环县人利用黄土高原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文化发展旅游业。他们利用塬上的土地,从沟底把水提上来,或利用天雨储存水,种植五谷杂粮等特色农作物,满足城市市民的需要。庄子峁的水是从沟底通过几级提水,引水灌溉;另一方面,为了留住雨水,打了许多水窖,用于灌溉,同时发展节水农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紫花苜蓿耐旱、抗盐碱,病虫害少,无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种苜蓿成为环县的首选。同时,苜蓿是不错的蜜源植物,这为庄子峁发展“甜蜜”事业奠定了基础。采摘农业也是庄子峁的一大特色,根据土壤特点,种植绿色瓜果和蔬菜,让城里人每次来都有满满的收获。
种地养羊是塬上传统,但是现在环县人有了新做法,为了发展生态旅游,环县羊肉衍生了十八种吃法。环县的博物馆里许多物件都与羊有关,白茬子皮袄和白羊肚手巾特别具有本地特色。庄子峁生态农庄位于甘肃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2020年洪德镇政府发文批复成立庄子峁生态农庄管理委员会,环县人民政府于当年对农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批复实施,是环县首个落后山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试点,被环县农广校命名为农民田间学校。
走进庄子峁,一个中等个子、身材挺拔、打扮利落的中年妇女手拿话筒向我们走来,她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庄子峁的前世今生,并向我们如数家珍地介绍了庄子峁的“宝贝”。后来我们从旁人那里了解到这位“暖心姐”做了许多工作,“暖心姐”是她的网名,她本姓杨,嫁到庄子峁后,就和庄子上的杨姓家族一起战天斗地。庄子峁一个小村庄,二十几户,百十来口人,大多数是老弱病残,仅有六百来亩耕地、几百亩荒地。庄子卯的改变与“暖心姐”的闯劲、韧劲、勤劲、狠劲分不开,她借钱修路,磨破嘴皮做工作,搬迁,统一思想,没有一样容易的。“暖心姐”倾家荡产做事业、想出路,铆上是他杨姓人家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咋样才能使他们发家致富,就像她的使命一样。
好在黄土高坡人为了生存,祖祖辈辈流传下了好多手艺,这个会编筐,那个会养蜂,这个会烙油饼,那个会摊凉粉,更有甚者会拿粮食酿酒、做豆腐,这些都是城里人喜欢的工艺品或绿色食品。
庄子峁生态农庄按照“一户一品,自主经营,人人参与,分类指导”的发展思路,探索出集生态旅游、绿色采摘、特色产业,休闲康养融合发展的落后山区乡村振兴模式。目前已建成蜂蜜庄园、陇东羯羊养殖中心、农家手工酱醋、石磨面粉和石碾辣子、糜子黄酒、手工织箩六个小作坊,以及商用百合、珍稀花卉树木植物园,核桃、早中晚熟桃采摘园,无公害蔬菜园及现采基地。同时,农庄还建有农耕民俗文化展示馆、特色农家乐及民宿窑洞等。
庄子峁生态农庄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传承老祖先留下的技艺,探索新时代黄土高原乡村振兴之路,他们的精、气、神必将成为引领新时代发展最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