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蒙古族学校以“五融”为举措,扎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融入党建品牌 全力画好“同心圆”
蒙古族学校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各环节领导及班主任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达拉特旗蒙古族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领导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学校创建了“红船铸梦,Li育英才”党建服务品牌,把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度融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立德树人融入德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在各民族青少年心间播撒民族团结进步“金种子”。
学校发挥党员教师引领作用,把“四个共同”始终贯彻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过程,渗透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个环节、各项活动和相关课程之中,进一步使各族师生深入理解“四个共同”含义,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开创新局面。
融入宣传活动 让民族团结进步入心入脑
学校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宣讲团和“石榴籽”学生宣讲队,通过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民族团结好故事大家讲”“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讲好内蒙古民族团结故事,推深做实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
学校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并聘学生和教师为展馆讲解员,以点带面,辐射旗内更多学校师生及家长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体师生、家长的共同行为和自觉行动。
学校依托“千师访万生”活动,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带动作用,在“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组织宣讲团成员走进各族学生家庭,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主题,开展了送服务、送宣讲活动180余次,营造了良好宣传教育氛围。
融入教育教学 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础
学校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配三科统编教师5名,成立统编教材名师工作室,常态化开展教研、送教下乡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校教师普通话达标率达到100%。
学校民授部与实验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常态化开展“结对共建”教研教学活动,进行校际交流合作,以师带徒、集体备课等形式,让结对学校名师参加民授部学生的课后服务、假期托管,持续提升民族语言授课班教学质量。
学校把德育教育、艺术课堂、节日教育、社团活动等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每学期开设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均达到12课时,各民族学生从小树立起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思想。
融入校园文化 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学校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国防教育基地、文化长廊、五彩门等文化宣传阵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添浓校园文化内涵,突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优质校园环境,营造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学校将优秀民族文化引入校园,成立民族手工艺、民族餐饮、民族歌舞、民族语言等活动小组,聘请民族民间歌舞专家、蒙古族手工艺艺术家、国画老师等名师走进校园,开展书法、民族刺绣等学习活动。
学校把民族传统文化融入课间活动,有融合蒙古族特色的课间操、跳绳运动,有富有特色的武术操、军体操,还有蒙古象棋、打布鲁等课间游戏,不仅保证了学生的课间十分钟,增进各族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实现了“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目标。
融入思政课堂 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成效
学校充分挖掘周边教育资源,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40余次。组织全体师生走进赵大剪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国防教育实践基地,通过观看红色电影、感受家乡新变化等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渗透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生态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优良品质。
学校依托“同上一节思政课”活动,思政课老师把课堂搬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为学生讲解民族团结故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意识注入每个学生的心里。联合周边街道、社区、养老院、幼儿园等单位,开展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走进幼儿园“大带小幼小衔接”等手拉手活动,拓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载体,形成了各民族教师、家长、学生和睦共处、共谋新篇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