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响沙总第455期 >2024-03-14编印

“二月二 龙抬头”的传说和习俗
刊发日期:2024-03-14 阅读次数: 作者:陈永光

二月二.jpeg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民间一个传统节日,俗称龙头节,有的地方称作春龙节、春耕节、农事节等。

       关于这一节日的来历,有许多不同版本的传说故事。我自认为以下三个较为靠谱。

天子耕田种地说

       远古时期,三皇之一的伏羲氏,重视农业生产,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亲自下地干活,耕田种地。后来,黄帝、尧、舜、禹等也纷纷效法伏羲氏的做法,在二月初二走进农田,开展农耕活动,带动子民发展农业生产。由于伏羲氏是华夏第一条龙,称为东方青龙,所以,二月初二被称为“龙抬头”。

龙王行云布雨说

       传说龙王掌管人间雨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龙王会从冬眠中苏醒,从海底跃出,飞上天空行云布雨,为春耕生产备好墒情,让种子顺利萌发,让庄稼茁壮生长,为百姓带来丰收。人们为了感谢龙王恩赐,便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祝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逐步形成了“龙抬头”这一节日。

女娲炼石补天说

       传说女娲炼石补天时,用五色石在二月初二完成了浩大的补天工程,拯救了苍生。人们为了纪念女娲的伟大功绩,将这一天定为“龙头节”。

       为庆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二月初二这一天,各地都有一些节日习俗。诸如:

       采龙气。春回大地,紫气东来,二月初二早上卯时(5时至7时之间),为卯月卯日卯时,人们要面向东方深呼吸,象征着吸纳龙气、财气、旺气,祈求一年财源滚滚,人丁兴旺。

       剃龙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龙抬头这天理发,象征着一年从头开始,抬头见喜,使人吉祥如意,福星高照。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吃龙食。“龙抬头”,就要吃点与龙有关的传统美食。比如吃细细的面条被称为“吃龙须面”;吃饺子被称为“吃龙耳”;吃春饼被称为“吃龙鳞”;吃米饭被称为“吃龙子”;吃馄饨被称为“吃龙眼”;吃糕点被称为“吃龙胆”。

       在晋陕蒙接壤一带,还有二月二“吃龙头”的习俗。可能是因为猪头像龙头,头年冬天杀猪时,就把猪头裹上泥巴冻在见不上太阳光的阴处,待“龙抬头”前一天拿出来,洗净煮熟,先敬龙王,然后全家美餐一顿。

       凡此种种“吃龙食”的习俗,无非是寓意吉祥,让“龙威大发”,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

       放龙灯。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会制作各种形状的龙灯,在夜晚放流,寓意着请龙出水,祈求平安。北方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则用芦苇等扎成小船,安上蜡烛或放置油碗灯,在江边、河边、湖边放龙灯,让龙灯顺着水流漂走,为龙照路,传递美好祝愿。

       闹龙舞。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权威、尊贵和吉祥,舞龙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人们通过舞龙的方式来祈求龙的庇佑,祈求平安和丰收。

       围龙仓。二月二这一天,人们会用灶灰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圈,以大套小,少则一圈、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因为单数是阳数,象征着阳气。然后,将五谷杂粮放在中间,称作“围龙仓”,我们家乡一带叫做“围灰池儿”。并有“二月二,围灰池儿,五谷丰登粮满囤儿”的民谣,寓意着丰收和希望。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他是力量、智慧、幸运、吉祥、创新、发展的象征。

       2024年是农历甲辰年,是龙吟破晓、甲子轮回第一年,是龙腾盛世之年。在这样特殊的龙年“龙抬头”之时,我们衷心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龙行天下,威震四海,国泰民安,中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