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我为达拉特发展献良策”征集活动在达拉特人的朋友圈里热传。达拉特旗委、旗政府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广泛征求群众关于家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达拉特旗委、旗政府坚持问政、问计、问需、问效于民,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发展更有温度。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达拉特旗昭君街道南干社区所辖的机井队小区是二十年的老旧小区,整个楼内供暖管道早已老化,还面临一户停暖就小区全停的问题,特别是去年冬天,居民家里供暖温度不是很高,于是,社区组织了“红管家”和居民代表共同商量解决。
早上9:00刚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小会议室里,来自机井队小区和水利队小区的“红管家”和居民围坐一起,针对机井队小区供暖分户改造以及两个小区安装电梯、排水改造和小区院内硬化等问题提建议、想对策,气氛热烈又融洽——
“确实有几户人家担心是刚重新装修过再掏挖,这倒是咱也理解”,“红管家”任安兵自己家就住机井队小区,他提前了解了情况。
机井队小区居民周耀清建议:“建议每户出一个人来开会,或者我们上门挨家挨户去解释”。
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说供暖改造是个好事情……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张小波说:“我能听到一个共识点,就是机井队小区绝大多数居民同意分户改造,剩余的不同意的人,咱们让‘红管家’上门去解释,有困难咱们社区再努力帮协调解决”。
十几分钟,大家在供暖分户改造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作为‘红管家’的一员,除了能协调解决我们小区自己的事情,还能帮助其他小区共同协商解决大家关心的问题,我感到很高兴。”任安兵告诉记者。
“红管家”红在哪儿?
昭君街道南干社区以每20余户居民为一个单元,通过居民推荐的“两代表一委员”和党员群众,以社区认定的方式产生,往往都是社区内与邻里关系和谐、有威望、有凝聚力的人。
“红管家”怎么管邻里事?
“红管家”在日常社区生活中发现议题,社区“两委”班子确定议题,在“红管家议事坊”进行协商,达成共识形成项目,后交由“帮帮团执行坊”实施完成,实现解决问题的闭环。
南干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张小波告诉记者,“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成立‘红管家’议事坊,就是想让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让大家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翁,实现社区生活共享、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
“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唯有不断丰富这门学问,才更能让邻里更和睦、人情更有温度。南干社区充分发挥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让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说了算、自己商量着办,是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举措,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认可。2023年12月,“红管家议事坊”被评为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并收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100例》。
“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
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官牛犋南社,村容整洁,村民家墙上的“统种共富”彩绘引人注目。
春风吹过,村里的土地渐渐消冻。这片土地,近年来成了村民的“致富田”,更是大家合力探索共同发展的实证。在官牛犋南社“党建引领 统种共富”分红大会上,全社281人共领取了约520万元分红款。这是第五年分红,此次人均分红18500元,比上年增长500元,比第一年多7200元。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人“不愿种地”、留守老年人“种不动地”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2019年,官牛犋南社在白泥井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引领下成立土地合作社,110户农民全部自愿以土地入股,按照“成本共摊、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原则,对村里3000多亩耕地进行合作化经营,由村两委班子成员任合作社负责人,既抓集体生产又管村社治理。
全社人选出6位村民负责种地,民主决策确定种植品种,利用大型机械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土地收益中,10%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公共事业,20%作为土地管理费用,剩余70%给村民分红。
站在画着“官牛犋——乡村振兴”列车的墙绘前,官牛犋南社社长高勇说:“统种共富模式适合咱们现在的小田并大田,进行规模化经营,适合大型机械化作业。节省了很多劳动力,也降低了成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带动了村里的老弱病残和大家共同走致富道路,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他的话道出了村民对统种共富“心向往之行随之”的深层次缘由。在谈到下一步的方向时,他充满信心:“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的产业还要不断提升,我们村民人人都去参与,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我们今年在设施农业方面还要继续提升。”
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达拉特旗农牧业现代化转型处处“开花”:吉格斯太镇龚吉仁村“一统四化”、展旦召苏木道劳村“土地托管”、王爱召镇东兴村“统耕统种”、树林召镇林原村“一社四部”……这些生动的探索和实践中,无不凝聚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政策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王爱召镇德胜泰村田家圪旦社曾经是黄河滩区300年“孤岛村”,去年冬天,随着田家圪旦新村这个内蒙古最大的黄河滩区迁建项目宣告成功,村民们都住进了新房子,从此再也不用担心水患。
一来到田家圪旦新村,映入眼帘的是既整洁又接地气的一幅乡村图:新村占地293亩,一排排崭新的房屋沿着平整宽阔的柏油路伸展出去,党群服务中心前方,篮球场和健身器材场地中间矗立的国旗迎风招展。
田家圪旦几代人纠结的搬迁问题,最终顺利解决了。
2019年,党中央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印发《黄河内蒙古段滩区居民迁建规则》。
达拉特旗委、旗政府在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部署过程中,对这项巨大的民生工作进行了反复研究调研,充分征求田家圪旦村民意见,最终确定“以货币化为主,建集中安置区为辅”的原则,不搞一刀切,从实际出发,大家都愿意领钱拆旧房;制定了“8+1+N”安置方案,按三口之家测算,人均可得11万元。养殖户与村民的耕地收益也予以细致考虑,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从村民的角度来说,故土难离,有的人不愿意搬迁的心情村民之间都非常理解,于是,大家就三家五家一起给不愿意搬迁的每家每户去做思想工作,去讲解政策以及补贴,给算清帐。德胜泰村党总支书记乔长厚说:“村民一开始不知道新房是什么样子,那我们先把大家领过来,正房有40平米、60平米和90平米三个面积的户型,村民想要哪个就给他哪个,每一户都有20平米的凉房,有的户子就要正凉房,那么政府就给盖成正凉房,有的要南凉房,就给盖成南凉房。房子在未建之前,位置都已按大家的意愿定下来了,盖房的过程中,村民随时可以来监督。实际上就是政府花钱,村民监督,所以大家心中是底亮的。”
往昔一条小船连外界,今日政策暖心又惠民,生活的变化明显可见。来到村民张金狗家中,窗明几净。张金狗和妻子对记者说: “我们的生活现在都过得行了,居住条件也好了,做饭有煤气,卫生也比原来强得多了。”
“政策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王爱召镇田家圪旦新村就是最生动现实的例子。
民生连民心,民心凝民力。从在全区率先发放“暖心煤”到提前供暖,从建设全区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旗到不断优化城乡民生基础设施,达拉特旗委、旗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问题,群众哪里有需求,就在哪方面下功夫。
采访结束时,我们收到消息,“我为达拉特发展献良策”征集活动线上线下累计收集有效建议超2000条,达拉特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又一次被激发,相信在这个春天,这些来自人民群众的智慧将升华成达拉特旗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真正使活动成为推动发展、普惠民生的重要实践。(来源:鄂尔多斯日报)